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大萍及其碱类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2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及控藻技术第10-13页
        1.2.1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及其危害第10-11页
        1.2.2 控藻技术第11-13页
        1.2.3 目前控藻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3页
    1.3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第13-17页
        1.3.1 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应用第14-15页
        1.3.2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抑制作用研究第15-17页
    1.4 大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藻类控制中的应用第17-19页
        1.4.1 大萍的生物学特性第17-18页
        1.4.2 大萍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第18-19页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9-21页
        1.5.1 研究目的第19页
        1.5.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33页
    2.1 实验材料与前处理第21-22页
        2.1.1 水生植物的获取和预处理第21页
        2.1.2 培养液第21-22页
    2.2 仪器设备与试剂第22-24页
        2.2.1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2.2 实验的药品与试剂第23-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9页
        2.3.1 大萍对污染水源水中的污染物质的去除实验第24页
        2.3.2 大萍与铜绿微囊藻的共培养实验第24-25页
        2.3.3 大萍种植水培养铜绿微囊藻实验第25页
        2.3.4 大萍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的验证实验第25-27页
        2.3.5 大萍各类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第27页
        2.3.6 五类水生植物的碱类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第27-29页
    2.4 测定方法第29-33页
        2.4.1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第29-30页
        2.4.2 铜绿微囊藻生长指标测定方法第30-33页
第3章 大萍对水中营养盐及有机物的去除第33-40页
    3.1 大萍对水体中的氮、磷的吸收作用第33-37页
        3.1.1 大萍对水体中氮元素的吸收第33-35页
        3.1.2 大萍对水体中磷元素的吸收第35页
        3.1.3 三种水生植物的对氮磷营养元素吸收的效能对比第35-37页
    3.2 大萍对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第37-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大萍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第40-54页
    4.1 大萍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下的抑藻作用研究第40-44页
        4.1.1 大萍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第40-41页
        4.1.2 大萍对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的影响第41-42页
        4.1.3 大萍对铜绿微囊藻的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第42-44页
    4.2 大萍培养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第44-47页
        4.2.1 大萍培养水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第44-45页
        4.2.2 大萍培养水对铜绿微囊藻叶绿素 a 浓度的影响第45-47页
    4.3 大萍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抑制作用探究第47-52页
        4.3.1 隔膜培养的大萍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第47-48页
        4.3.2 大萍生物量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第48-51页
        4.3.3 大萍吸收营养物质对大萍抑藻作用的影响第51-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大萍的碱类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第54-71页
    5.1 大萍化感物质的提取第54-57页
    5.2 大萍粗提物抑藻实验研究第57-58页
    5.3 水生植物的碱类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第58-64页
        5.3.1 水生植物碱类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密度的影响第58-61页
        5.3.2 碱类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系统的影响第61-63页
        5.3.3 碱类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细胞膜的影响第63-64页
    5.4 碱类提取物的 GC-MS 分析第64-69页
        5.4.1 大萍化感物质的 GC-MS 分析第64-68页
        5.4.2 其他四种水生植物碱类提取物的 GC-MS 分析第68-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腐植酸对高锰酸钾氧化酚类化合物的影响机理探究
下一篇:污泥基吸附剂制备及重金属铬浸出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