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自动取苗机构控制要求分析及其动力系统设计 | 第16-25页 |
2.1 自动取苗机构概述 | 第16-19页 |
2.1.1 取苗机构整体结构概述 | 第16-17页 |
2.1.2 取苗机构工作过程与关键运动部件 | 第17-19页 |
2.2 自动取苗机构控制要求分析 | 第19-20页 |
2.3 自动取苗机构动力系统设计 | 第20-24页 |
2.3.1 喂苗传送带的动力系统 | 第21-22页 |
2.3.2 取苗夹持装置的动力系统 | 第22-23页 |
2.3.3 其它运动机构的动力系统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自动取苗机构关键运动精确控制的实现 | 第25-38页 |
3.1 步进电机升降速曲线的实现 | 第25-27页 |
3.2 气缸输送精度定位的控制实现 | 第27-37页 |
3.2.1 气缸控制系统定位精度的研究 | 第27-29页 |
3.2.2 自适应 PID 定位控制器的实现 | 第29-33页 |
3.2.3 基于 Simulink 的 PID 控制器的仿真 | 第33-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自动取苗机构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8-50页 |
4.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概述 | 第38-39页 |
4.2 处理器模块 | 第39-40页 |
4.2.1 STC89C52RC 单片机特点 | 第39-40页 |
4.2.2 处理器模块的硬件结构 | 第40页 |
4.3 电源模块 | 第40-42页 |
4.4 控制量输出模块 | 第42-43页 |
4.4.1 气缸驱动电路 | 第42页 |
4.4.2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 第42-43页 |
4.5 信号采集模块 | 第43-44页 |
4.6 人机交互模块 | 第44-47页 |
4.6.1 启停电路 | 第44-45页 |
4.6.2 LCD 液晶显示 | 第45-46页 |
4.6.3 故障报警 | 第46-47页 |
4.7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47页 |
4.8 PCB 电路板设计 | 第47-4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自动取苗机构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0-60页 |
5.1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 第50-51页 |
5.2 主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5.3 控制量输出程序设计 | 第52-54页 |
5.3.1 气缸定位控制程序设计 | 第52-53页 |
5.3.2 电机升降速控制程序设计 | 第53-54页 |
5.4 信号采集程序设计 | 第54-55页 |
5.5 人机交互程序设计 | 第55-57页 |
5.5.1 按键扫描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5.5.2 LCD 显示程序设计 | 第56页 |
5.5.3 故障报警程序设计 | 第56-57页 |
5.6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57-58页 |
5.7 软件开发环境 | 第58-59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与建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Ⅰ PCB 电路板 | 第66-67页 |
附录Ⅱ 系统主程序部分 C 程序源代码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