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8页 |
1.1.1 黄曲霉毒素理化性质 | 第11页 |
1.1.2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 | 第11-12页 |
1.1.3 影响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因素 | 第12-13页 |
1.1.4 黄曲霉毒素危害 | 第13-15页 |
1.1.5 黄曲霉毒素 M1 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1.1.6 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 | 第16-18页 |
1.2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3.1 降解黄曲霉毒素 M1 菌株的筛选 | 第18页 |
1.3.2 降解黄曲霉毒素 M1 菌株的鉴定 | 第18页 |
1.3.3 对菌株降解黄曲霉毒素 M1 条件进行优化 | 第18页 |
1.3.4 对菌株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机理进行研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降解黄曲霉毒素 M1 菌株的筛选 | 第20-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试验样品 | 第20页 |
2.1.2 培养基 | 第20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1.4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1 样本采集 | 第21-22页 |
2.2.2 菌株筛选流程 | 第22页 |
2.2.3 菌株初筛 | 第22-23页 |
2.2.4 菌株复筛 | 第23页 |
2.2.5 AFM1 提取与测定 | 第23页 |
2.2.6 AFM1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3页 |
2.2.7 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 第23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23-26页 |
2.3.1 标准曲线绘制结果 | 第23-24页 |
2.3.2 初筛结果 | 第24-25页 |
2.3.3 复筛结果 | 第25-26页 |
2.3.4 生长曲线测定 | 第26页 |
2.4 讨论 | 第26-27页 |
2.5 结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降解黄曲霉毒素 M1 菌株的鉴定 | 第28-37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3.1.1 试验菌株 | 第28页 |
3.1.2 培养基 | 第28页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3.1.4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8-2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3.2.1 菌落形态观察 | 第29页 |
3.2.2 菌体形态观察 | 第29页 |
3.2.3 Biolog 细菌鉴定 | 第29页 |
3.2.4 16SrDNA 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29-31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31-36页 |
3.3.1 菌落及菌体形态 | 第31页 |
3.3.2 Biolog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 第31-34页 |
3.3.3 16SrDNA 分子鉴定及发育树构建结果 | 第34-36页 |
3.4 讨论 | 第36页 |
3.5 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芽孢杆菌 E-1-1-1 降解黄曲霉毒素 M1 条件优化 | 第37-46页 |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37-39页 |
4.1.1 试验菌株 | 第37页 |
4.1.2 培养基 | 第37页 |
4.1.3 试验仪器 | 第37页 |
4.1.4 试验试剂 | 第37页 |
4.1.5 菌株培养 | 第37-3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4.2.1 营养条件单因素 | 第39-42页 |
4.2.2 培养条件单因素 | 第42-44页 |
4.2.3 正交试验结果 | 第44-45页 |
4.3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芽孢杆菌 E-1-1-1 降解黄曲霉毒素 M1 机理研究 | 第46-58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5.1.1 试验菌株 | 第46页 |
5.1.2 培养基 | 第46页 |
5.1.3 试验仪器 | 第46-47页 |
5.1.4 试验试剂 | 第47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47-50页 |
5.2.1 菌株降解曲线测定 | 第47页 |
5.2.2 细菌去除 AFM1 机理为降解或吸附的区分 | 第47页 |
5.2.3 活性物质属胞内胞外物质的确定 | 第47-48页 |
5.2.4 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提取纯化活性物质 | 第48-49页 |
5.2.5 超滤法分离提取活性物质 | 第49页 |
5.2.6 AFM1 提取与测定 | 第49-50页 |
5.3 试验结果 | 第50-55页 |
5.3.1 菌株 E-1-1-1 降解 AFM1 曲线 | 第50页 |
5.3.2 菌株去毒方式确定 | 第50-51页 |
5.3.3 菌株 E-1-1-1 降解 AFM1 活性物质位置确定 | 第51-52页 |
5.3.4 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提取纯化活性物质[79] | 第52-54页 |
5.3.5 超滤所得组分降解率测定 | 第54-55页 |
5.4 讨论 | 第55-56页 |
5.5 结论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6.1 本试验主要结论 | 第58页 |
6.2 本研究创新点 | 第58-59页 |
6.3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