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儿童的行为方式与儿童餐具设计 | 第16-24页 |
第一节 行为方式的概述 | 第16页 |
第二节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行为方式 | 第16-19页 |
一、0-3 岁儿童的行为方式 | 第17-18页 |
二、3-6 岁儿童的行为方式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影响儿童行为发展的因素 | 第19-21页 |
一、内在因素 | 第19-20页 |
二、外在因素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儿童行为方式与餐具设计的关系 | 第21-23页 |
一、餐具设计对儿童用餐行为的影响 | 第21-23页 |
二、儿童行为方式对餐具设计的作用 | 第23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儿童餐具的安全设计 | 第24-40页 |
第一节 儿童餐具的市场调研 | 第24-30页 |
一、儿童餐具的种类与品牌调研 | 第24-27页 |
二、儿童餐具的市场用户分析 | 第27-29页 |
三、儿童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研分析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儿童餐具安全设计的概述 | 第30-31页 |
一、安全设计的概述 | 第30页 |
二、儿童餐具安全设计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儿童餐具设计要素的安全性分析 | 第31-35页 |
一、儿童餐具使用环境要素的安全性分析 | 第31-33页 |
二、儿童餐具构成要素的安全性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节 儿童餐具设计的人机安全性分析 | 第35-39页 |
一、人机工程学概述 | 第35页 |
二、儿童的人体数据 | 第35-38页 |
三、儿童餐具的人机工程学 | 第38-39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儿童行为方式下的餐具安全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 第40-51页 |
第一节 儿童对餐具设计的需求 | 第40-41页 |
一、安全需求 | 第40页 |
二、形态需求 | 第40页 |
三、功能需求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基于儿童行为方式下的餐具安全设计原则 | 第41-46页 |
一、形态艺术与使用功能相协调的安全性原则 | 第41-42页 |
二、附加功能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原则 | 第42页 |
三、餐具趣味性与儿童情感相呼应原则 | 第42-44页 |
四、人机结构与多样化行为方式并行设计原则 | 第44-45页 |
五、益智性与教育性相辅助的设计原则 | 第45页 |
六、智能化应用与易用性设计相平衡的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基于儿童行为方式下的餐具安全设计方法 | 第46-50页 |
一、造型元素形式再现法 | 第46-47页 |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系列化设计方法 | 第47-48页 |
三、组合设计法 | 第48-49页 |
四、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原型设计法 | 第49-5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基于儿童行为方式下的餐具安全设计实践 | 第51-68页 |
第一节 设计定位 | 第51页 |
一、使用人群定位 | 第51页 |
二、功能定位 | 第51页 |
三、选材定位 | 第51页 |
四、造型定位 | 第51页 |
第二节 设计方案 | 第51-67页 |
一、方案一儿童智能餐具设计—乐在其中系列 | 第51-58页 |
二、方案二 婴儿助餐勺设计 | 第58-62页 |
二、方案三 儿童组合餐具设计 | 第62-67页 |
第三节 设计原则的应用 | 第67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