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微生物电解池(MEC)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微生物电解池概述 | 第12-14页 |
1.2.2 酸碱度与温度对于MEC产氢性能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3 底物对于微生物电解池产氢性能的影响 | 第15页 |
1.2.4 微生物电解池未来展望 | 第15-16页 |
1.3 光合细菌的产氢原理及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5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32页 |
2.1 实验装置与材料 | 第20-24页 |
2.1.1 单室MEC反应器 | 第20页 |
2.1.2 反应器电极材料的制作 | 第20-21页 |
2.1.3 菌种来源 | 第21页 |
2.1.4 光合细菌培养基 | 第21-22页 |
2.1.5 磷酸缓冲液 | 第22页 |
2.1.6 微量元素溶液 | 第22-23页 |
2.1.7 维生素溶液 | 第23页 |
2.1.8 Geobacter生长培养基 | 第23-24页 |
2.2 培养实验条件 | 第24-26页 |
2.2.1 纯菌产氢实验 | 第24页 |
2.2.2 光合细菌培养实验条件 | 第24-25页 |
2.2.3 混菌产氢实验条件 | 第25-26页 |
2.2.4 混菌产甲烷实验条件 | 第26页 |
2.3 分析与检测方法 | 第26-29页 |
2.3.1 气体收集方式MEC平均电流密度的测定 | 第26页 |
2.3.2 MEC平均电流密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3 MEC产气性能的测定 | 第27页 |
2.3.4 MEC产生气体体积和气体成分的测定 | 第27页 |
2.3.5 评价MEC产气性能的参数测定 | 第27-29页 |
2.4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5 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 第30-32页 |
2.5.1 反应器阳极微生物DNA的提取 | 第30页 |
2.5.2 16S rRNA基因PCR扩增 | 第30-31页 |
2.5.3 16S rRNA基因测序 | 第31-32页 |
第3章 顶部空间气体对光合微生物电解池产氢性能的研究 | 第32-60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顶部空间气体对纯菌微生物电解池产氢的影响 | 第33-39页 |
3.2.1 顶部空间气体对纯菌微生物电解池产氢电压电流比较 | 第33-34页 |
3.2.2 顶部空间气体对纯菌微生物电解池产氢性能比较 | 第34-39页 |
3.3 顶部空间气体对混菌微生物电解池产氢效能研究 | 第39-49页 |
3.3.1 顶部空间气体对混菌反应器电流电压影响 | 第39-40页 |
3.3.2 顶部空间气体对混菌反应器产气性能的影响 | 第40-49页 |
3.4 顶部空间气体对产氢反应器内部群落结构影响分析 | 第49-59页 |
3.4.1 样品测序数据预处理及OTU分析 | 第49-50页 |
3.4.2 稀释曲线 | 第50-51页 |
3.4.3 分类单元丰度 | 第51-52页 |
3.4.4 PCA分析 | 第52-53页 |
3.4.5 层次聚类分析 | 第53-54页 |
3.4.6 不同顶部气体产氢光合MEC与非光合MEC阳极生物膜群落结构分析 | 第54-58页 |
3.4.7 细菌系统进化关系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顶部空间气体优化与微生物电解池产甲烷 | 第60-74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顶部空间气体优化与微生物电解池产甲烷电势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4.3 顶部空间气体优化与微生物电解池产甲烷性能影响 | 第62-68页 |
4.4 顶部空间气体对产甲烷氢反应器内部群落结构影响分析 | 第68-72页 |
4.4.1 样品测序数据预处理及OTU分析 | 第68-69页 |
4.4.2 稀释曲线 | 第69-70页 |
4.4.3 分类单元丰度 | 第70-71页 |
4.4.4 不同气体条件产甲烷光合MEC与非光合MEC阳极生物膜群落结构分析 | 第71页 |
4.4.5 Beta多样性指数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