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天牛物种多样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影响天牛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 第12-15页 |
1.3.1 光照 | 第12-13页 |
1.3.2 林分组成 | 第13页 |
1.3.3 森林采伐 | 第13-14页 |
1.3.4 火烧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2 研究区域自然状况 | 第17-1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3.1 天牛科昆虫诱集 | 第19页 |
3.2 标本分类和鉴定 | 第19-20页 |
3.3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0-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51页 |
4.1 天牛科昆虫组成结构 | 第21-23页 |
4.2 采伐强度对天牛科昆虫类群组成结构的影响 | 第23-34页 |
4.2.1 采伐强度与天牛科昆虫类群组成 | 第23-25页 |
4.2.2 采伐强度对天牛科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的影响 | 第25-32页 |
4.2.3 采伐强度对天牛阶元组成的影响 | 第32-34页 |
4.3 天牛科昆虫时间动态分析 | 第34-40页 |
4.3.1 天牛科昆虫成虫飞翔期时间分布 | 第34-36页 |
4.3.2 天牛科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时间动态 | 第36-37页 |
4.3.3 各采伐样地物种数和个体数时间动态 | 第37-39页 |
4.3.4 各物种对采伐后恢复时间的响应 | 第39-40页 |
4.4 信息化合物诱芯对天牛科昆虫的诱集效率 | 第40-51页 |
4.4.1 信息化合物诱芯对天牛科昆虫的诱集活性 | 第40-43页 |
4.4.2 不同诱芯及其组合诱集天牛类群物种组成的异同 | 第43-44页 |
4.4.3 不同诱芯组合对天牛科昆虫的诱集效率 | 第44-51页 |
4.4.3.1 信息化合物诱芯诱集效率差异分析 | 第45-48页 |
4.4.3.2 诱芯诱集效率差异显著天牛物种的比较分析 | 第48-49页 |
4.4.3.3 信息化合物诱芯的稀疏曲线 | 第49-51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