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

当代公共建筑的功能性剖面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2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6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第12-14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4-16页
   ·概念阐述第16-22页
     ·关于功能、剖面与功能性剖面图解第16-19页
     ·关于功能、空间与人的意识第19-22页
   ·论文框架第22-23页
第一章 功能、功能层级与功能性剖面图解第23-35页
   ·研究功能的意义第24-28页
     ·建筑功能的过去和现状第24-26页
     ·建筑功能的相关性机制第26-27页
     ·功能相关机制的现实意义第27-28页
   ·功能层级:使用功能属性与社会功能属性第28-31页
     ·功能组织的多元化与复杂性第28-30页
     ·功能的层级构成第30-31页
   ·功能性剖面图解的形式与空间第31-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二章 功能性剖面的演化与对比第35-63页
   ·古代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第36-48页
     ·西方建筑的发展脉络(以西欧为研究对象)第36-40页
     ·东方建筑的一脉相承(以中国、日本和印度为例)第40-45页
     ·小结第45-48页
   ·近现代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第48-58页
     ·西方建筑的转折与兴盛第48-51页
     ·东方建筑的"衰落"与复兴第51-55页
     ·小结第55-58页
   ·当代全球一体化下的建筑模式与演化第58-62页
   ·小结第62-63页
第三章 功能性剖面的生成原则第63-91页
   ·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结合第64-69页
     ·东海大学的象征——路思义教堂第65-67页
     ·西进运动的纪念碑——圣路易斯大拱门第67-69页
   ·使用功能与气候功能的结合第69-75页
     ·全球首座生态型高层建筑:法兰克福商业银行第70-72页
     ·漂浮的绿岛:万科中心第72-75页
   ·使用功能与政治功能的结合第75-82页
     ·意大利的纳粹建筑:特拉尼的法西斯大厦第77-79页
     ·昌迪加尔的头脑:议会大厦第79-82页
   ·使用功能与人文功能的结合第82-89页
     ·海岛棚屋:芝贝欧文化中心第83-86页
     ·东方之冠: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第86-89页
   ·小结第89-91页
第四章 功能性剖面的生成手法第91-133页
   ·建筑生成的剖面原型:切片第92-93页
   ·功能性剖面原型的组织特征和组织方式第93-104页
     ·功能性剖面原型的组织特性第93-95页
     ·功能性剖面原型的组织方式第95-103页
     ·小结第103-104页
   ·利用功能性剖面原型的建筑体量生成轨迹:径度第104-131页
     ·延续第105-111页
     ·变径第111-116页
     ·浮动第116-122页
     ·复合与片段第122-125页
     ·交织&旋转第125-131页
   ·基于功能性剖面原型的建筑生成模式第131-132页
   ·小结第132-133页
第五章 建筑生成模式的验证第133-149页
   ·生成模式在单一功能的文化建筑中的验证第134-140页
     ·项目概况第134-135页
     ·前期分析与策略第135页
     ·表达与生成第135-138页
     ·其他影响因素第138-139页
     ·最终成果第139-140页
   ·生成方法在复合功能的文化建筑中的验证第140-148页
     ·项目概况第140页
     ·前期分析与策略第140-142页
     ·表达与生成第142-146页
     ·建筑体量的与其他影响因素第146页
     ·最终成果第146-148页
   ·小结第148-149页
结语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5页
附录A 图片目录及来源第155-166页
附录B 表格目录第166-1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67-1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著作书籍出版情况第168-169页
致谢第169-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日照因素影响下的高密度住区设计研究--以北方寒冷地区为例
下一篇:滨海城市填海新区空间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