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废旧橡胶轮胎颗粒的吸附性能及其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第11页
        1.1.2 废旧橡胶轮胎的污染状况第11-12页
        1.1.3 废旧橡胶轮胎的利用状况第12-13页
    1.2 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曝气生物滤池的产生与发展第13-14页
        1.2.2 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形式和特点第14-15页
        1.2.3 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4 废旧橡胶轮胎颗粒填料的研究第16-17页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7页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17-20页
2. 废旧橡胶轮胎颗粒对氨氮的吸附研究第20-29页
    2.1 实验部分第20-22页
        2.1.1 材料第20-21页
        2.1.2 试剂与仪器第21页
        2.1.3 实验设计第21页
        2.1.4 分析测定方法第21-22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2-28页
        2.2.1 吸附时间第22页
        2.2.2 溶液pH值第22-24页
        2.2.3 吸附剂投加量第24页
        2.2.4 溶液初始浓度第24-25页
        2.2.5 吸附动力学第25-26页
        2.2.6 等温吸附模型第26-27页
        2.2.7 吸附热力学第27-28页
    2.3 小结第28-29页
3. 废旧橡胶轮胎颗粒对苯酚的吸附研究第29-36页
    3.1 实验部分第29-30页
        3.1.1 材料第29页
        3.1.2 试剂与仪器第29页
        3.1.3 实验设计第29-30页
        3.1.4 分析测定方法第30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0-35页
        3.2.1 吸附时间第30-31页
        3.2.2 溶液pH值第31页
        3.2.3 吸附剂投加量第31-32页
        3.2.4 溶液初始浓度第32-33页
        3.2.5 吸附动力学第33页
        3.2.6 等温吸附模型第33-34页
        3.2.7 吸附热力学第34-35页
    3.3 小结第35-36页
4. 废旧橡胶轮胎颗粒对磷的吸附研究第36-43页
    4.1 实验部分第36-37页
        4.1.1 材料第36页
        4.1.2 试剂与仪器第36页
        4.1.3 实验设计第36页
        4.1.4 分析测定方法第36-3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37-41页
        4.2.1 吸附时间第37页
        4.2.2 溶液pH值第37-38页
        4.2.3 吸附剂投加量第38-39页
        4.2.4 溶液初始浓度第39-40页
        4.2.5 吸附动力学第40页
        4.2.6 等温吸附模型第40-41页
        4.2.7 吸附热力学第41页
    4.3 小结第41-43页
5. 曝气生物滤池第43-56页
    5.1 实验装置与设计第43-44页
        5.1.1 装置第43-44页
        5.1.2 设计第44页
    5.2 实验材料第44-45页
        5.2.1 橡胶颗粒第44-45页
        5.2.2 模拟废水第45页
        5.2.3 分析项目与仪器第45页
    5.3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与运行第45-49页
        5.3.1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第45-49页
    5.4 曝气生物滤池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第49-51页
        5.4.1 COD_Cr第49-50页
        5.4.2 氨氮第50页
        5.4.3 磷第50-51页
    5.5 滤料层高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第51-54页
        5.5.1 COD_Cr第51-52页
        5.5.2 氨氮第52-53页
        5.5.3 磷第53-54页
    5.6 反冲洗控制条件的确定第54-55页
    5.7 小结第55-56页
6. 结论和展望第56-58页
    6.1 结论第56-57页
    6.2 展望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附录第64-69页
    附录A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的浓度第64-65页
    附录B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的浓度第65-66页
    附录C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磷的浓度第66-67页
    附录D 重铬酸盐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_Cr)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电子鼻系统检测精度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全双工认知无线中继网络频谱感知与中继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