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2.1 课堂问题行为 | 第13-18页 |
2.1.1 课堂问题行为的内涵 | 第13-14页 |
2.1.2 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 第14-16页 |
2.1.3 教师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 第16-17页 |
2.1.4 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措施:从教师的角度 | 第17-18页 |
2.2 专长的研究 | 第18-23页 |
2.2.1 专长和专家的定义 | 第18页 |
2.2.2 专家优势效应 | 第18-20页 |
2.2.3 专家的知觉编码优势 | 第20-23页 |
2.3 不同经验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知觉 | 第23-25页 |
3 文献总结与问题提出 | 第25-27页 |
3.1 文献总结 | 第25页 |
3.2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 第25-27页 |
4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4.1 理论意义 | 第27页 |
4.2 实践意义 | 第27-28页 |
5 实验1 不同经验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知觉水平的差异 | 第28-35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5.2.1 被试 | 第28页 |
5.2.2 刺激材料 | 第28-29页 |
5.2.3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5.2.4 实验设计 | 第29页 |
5.2.5 实验程序 | 第29-30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5.3.1 正确率的分析 | 第30页 |
5.3.2 总体眼动数据分析 | 第30-32页 |
5.3.3 兴趣区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5.4 讨论 | 第33-35页 |
5.4.1 不同经验教师正确率的差异 | 第33页 |
5.4.2 不同经验教师总体眼动数据的差异 | 第33-34页 |
5.4.3 不同经验教师兴趣区眼动数据的差异 | 第34-35页 |
6 实验2 不同经验教师知觉课堂问题行为注视模式的差异 | 第35-48页 |
6.1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6.2.1 被试 | 第35页 |
6.2.2 刺激材料 | 第35-36页 |
6.2.3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6.2.4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6.2.5 实验程序 | 第36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36-45页 |
6.3.1 正确率、反应时和认知负荷的分析 | 第36-40页 |
6.3.2 报告次数的差异 | 第40-44页 |
6.3.3 不同经验教师对变化位置的注视 | 第44-45页 |
6.4 讨论 | 第45-48页 |
6.4.1 不同经验教师正确率、反应时和认知负荷评定的分析 | 第45-46页 |
6.4.2 不同经验教师报告次数的差异分析 | 第46-47页 |
6.4.3 不同经验教师对变化位置注视的分析 | 第47-48页 |
7 综合讨论 | 第48-50页 |
7.1 不同经验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知觉水平的差异 | 第48页 |
7.2 不同经验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注视模式的差异 | 第48-50页 |
8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 | 第58-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