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层组播最小时延树生成算法及分层恢复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应用层组播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应用层组播系统结构 | 第12-13页 |
1.2.2 应用层组播协议 | 第13-15页 |
1.2.3 应用层组播算法衡量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本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 第18-26页 |
2.1 应用层组播 | 第18-19页 |
2.2 移动应用层组播 | 第19-20页 |
2.3 应用层组播树 | 第20-21页 |
2.4 应用层组播树生成算法研究 | 第21-22页 |
2.5 应用层组播树稳定性问题研究 | 第22-25页 |
2.5.1 降低连接中断次数 | 第23-24页 |
2.5.2 重构组播树拓扑结构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度约束最小时延组播树生成算法 | 第26-38页 |
3.1 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3.2 相关定义 | 第27-28页 |
3.2.1 度约束 | 第27页 |
3.2.2 时延定义 | 第27-28页 |
3.3 最小时延计算方法 | 第28-32页 |
3.4 组播树的构建 | 第32-34页 |
3.5 时间复杂度分析 | 第34页 |
3.6 仿真实验 | 第34-37页 |
3.6.1 仿真实验环境 | 第34页 |
3.6.2 参数设定 | 第34页 |
3.6.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4-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应用层组播分层节点自适应恢复算法 | 第38-49页 |
4.1 恢复算法的研究 | 第38-39页 |
4.2 分层方法 | 第39-41页 |
4.3 冗余节点的设置 | 第41-42页 |
4.4 节点自适应恢复算法 | 第42-44页 |
4.5 仿真实验 | 第44-48页 |
4.5.1 仿真实验环境 | 第44页 |
4.5.2 实验参数设置 | 第44-45页 |
4.5.3 重加入时延 | 第45-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49-50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