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章综述 | 第13-24页 |
1.1 八角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1.1 八角的化学成分 | 第13-15页 |
1.1.2 八角的应用 | 第15页 |
1.2 茴香油的提取方法 | 第15-19页 |
1.2.1 水蒸气蒸馏法 | 第15-17页 |
1.2.2 微波萃取法 | 第17页 |
1.2.3 超声提取法 | 第17页 |
1.2.4 超临界CO_2萃取法 | 第17-18页 |
1.2.5 水酶法 | 第18页 |
1.2.6 分子蒸馏法 | 第18-19页 |
1.3 莽草酸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1 莽草酸的提取与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1.3.2 莽草酸的分离纯化 | 第20-22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1.4.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水扩散蒸汽蒸馏提取八角茴香油的工艺研究 | 第24-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2.1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流程 | 第25页 |
2.2.2 八角茴香油得油率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3 GC-MC、GC工作参数 | 第26页 |
2.2.4 八角茴香油提取工艺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2.3.1 单因素实验 | 第27-29页 |
2.3.2 正交实验优化水扩散蒸汽蒸馏提取八角茴香油的工艺及放大实验 | 第29-31页 |
2.3.3 水中蒸馏提取八角茴香油 | 第31-32页 |
2.3.4 挥发油成分分析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水扩散蒸汽蒸馏提取八角水溶性成分的工艺研究与优化 | 第36-5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36页 |
3.1.2 试剂 | 第36页 |
3.1.3 仪器与设备 | 第36-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41页 |
3.2.1 八角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流程 | 第37页 |
3.2.2 八角水溶性提取液的制备 | 第37-38页 |
3.2.3 八角粗莽草酸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3.2.4 八角粗多糖的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3.2.5 八角莽草酸提取工艺优化实验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1-50页 |
3.3.1 莽草酸的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3.3.2 多糖的分析方法 | 第43-45页 |
3.3.3 单因素实验提取八角莽草酸、多糖的工艺研究 | 第45-47页 |
3.3.4 正交实验优化工艺 | 第47-49页 |
3.3.5 水中蒸馏及热水浸提法提取莽草酸对比 | 第49页 |
3.3.6 水扩散蒸汽蒸馏同时提取八角茴香油、莽草酸的工艺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莽草酸的分离纯化 | 第52-7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4.1.1 原料 | 第52页 |
4.1.2 试剂 | 第52-53页 |
4.1.3 仪器与设备 | 第5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3-58页 |
4.2.1 八角莽草酸的分离纯化 | 第53-54页 |
4.2.2 提取液脱色效果的测定 | 第54-55页 |
4.2.3 提取液脱色工艺研究与优化 | 第55页 |
4.2.4 菌种的选择 | 第55页 |
4.2.5 发酵液中莽草酸含量测定 | 第55-57页 |
4.2.6 发酵液中多糖去除率的测定 | 第57页 |
4.2.7 八角发酵液中产物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7-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8页 |
4.3.1 八角莽草酸、多糖提取液的脱色工艺研究 | 第58-61页 |
4.3.2 莽草酸的定性分析 | 第61-64页 |
4.3.3 莽草酸定量分析标准曲线 | 第64页 |
4.3.4 多糖的去除 | 第64-65页 |
4.3.5 莽草酸的分离提纯 | 第65-67页 |
4.3.6 发酵产物的检验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