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页 |
1.6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 第18-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科技活动 | 第18页 |
2.1.2 科技投入与财政科技投入 | 第18-19页 |
2.1.3 财政科技投入规模及结构 | 第19-20页 |
2.2 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及结构优化的内涵 | 第20页 |
2.2.1 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概念 | 第20页 |
2.2.2 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优化的概念 | 第20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3.1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20-23页 |
2.3.2 GM(1,1)模型 | 第23-24页 |
2.3.3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24-25页 |
2.3.4 灰色线性规划 | 第25-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2页 |
3.1 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 | 第27-30页 |
3.1.1 效率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 第27-28页 |
3.1.2 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指标的初选 | 第28-30页 |
3.2 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 第30-31页 |
3.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及结构优化模型构建 | 第32-40页 |
4.1 基于DEA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4.2 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优化模型构建 | 第33-39页 |
4.2.1 同时优化背景值和初始值后的GM(1,1)模型 | 第33-36页 |
4.2.2 灰色线性规划模型 | 第36-38页 |
4.2.3 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优化模型的计算步骤 | 第38-39页 |
4.3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江苏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及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 第40-60页 |
5.1 江苏省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的现状分析 | 第40-45页 |
5.1.1 江苏省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 | 第40-43页 |
5.1.2 江苏省财政科技产出的现状 | 第43-44页 |
5.1.3 江苏省财政科技投入产出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5.2 江苏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45-46页 |
5.3 江苏省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 | 第46-53页 |
5.3.1 财政科技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数据 | 第46-47页 |
5.3.2 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5.3.3 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结论 | 第52-53页 |
5.4 江苏省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优化 | 第53-59页 |
5.4.1 财政科技投入按执行机构配置结构的优化 | 第53-57页 |
5.4.2 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5.5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66-67页 |
附录二:实证分析附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