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及批判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2章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基本分析 | 第13-22页 |
2.1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3-14页 |
2.2 文化帝国主义的发展脉络 | 第14-15页 |
2.3 文化帝国主义的本质透视 | 第15-16页 |
2.4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内容 | 第16-18页 |
2.4.1 萨义德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2.4.2 约翰·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 第17-18页 |
2.5 文化帝国主义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 第18-20页 |
2.5.1 多元性 | 第18页 |
2.5.2 新特征 | 第18-19页 |
2.5.3 科学技术和大众媒介 | 第19-20页 |
2.6 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质 | 第20-22页 |
第3章 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价值表现 | 第22-28页 |
3.1 个人主义 | 第22-23页 |
3.2 英雄主义 | 第23-24页 |
3.3 天定命运论 | 第24-26页 |
3.4 消费主义 | 第26-28页 |
第4章 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 第28-33页 |
4.1 弱势文化西方化倾向 | 第28-30页 |
4.2 破坏国家文化主权 | 第30-31页 |
4.3 造成文化认同困难和引发文化认同危机 | 第31-33页 |
第5章 对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抵制与批判 | 第33-40页 |
5.1 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 第33-34页 |
5.2 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导向作用 | 第34-36页 |
5.3 强化对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 第36-37页 |
5.4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优势 | 第37-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