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从考古学视角出发的古遗址保护规划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古遗址保护研究的反思第11-27页
    1.1 古遗址保护研究的简要回顾第11-16页
        1.1.1 何为古遗址第12-13页
        1.1.2 古遗址保护研究简况第13-16页
    1.2 古遗址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6-27页
        1.2.1 考古研究与古遗址保护的关系问题第16-19页
        1.2.2 经济利益与古遗址保护的关系问题第19-22页
        1.2.3 文化需求与古遗址保护的关系问题第22-23页
        1.2.4 社会发展与古遗址保护的关系问题第23-25页
        1.2.5 从考古学研究出发规划古遗址保护视角的提出第25-27页
第2章 古遗址保护规划案例分析第27-51页
    2.1 古城址类:秦家屯、塔虎城遗址分析第27-34页
        2.1.1 遗址介绍第27-28页
        2.1.2 保护规划简介第28-29页
        2.1.3 该遗址保护方面的优点第29-33页
        2.1.4 遗址保护的局限性第33-34页
    2.2 古矿址类:宝山-六道沟冶铜遗址分析第34-40页
        2.2.1 遗址介绍第34-35页
        2.2.2 保护规划简介第35-36页
        2.2.3 遗址保护规划的优点第36-39页
        2.2.4 遗址保护规划的局限性第39-40页
    2.3 古村落类:百草沟遗址分析第40-44页
        2.3.1 遗址介绍第40-41页
        2.3.2 保护规划简介第41页
        2.3.3 遗址保护规划的优点第41-43页
        2.3.4 遗址保护规划的局限性第43-44页
    2.4 古墓葬类:干沟子墓群遗址分析第44-51页
        2.4.1 遗址介绍第44-45页
        2.4.2 保护规划简介第45-46页
        2.4.3 遗址保护规划的优点第46-49页
        2.4.4 遗址保护规划的局限性第49-51页
第3章 古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经验及对策第51-60页
    3.1 我国古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经验总结第51-56页
        3.1.1 遗址保护评估的角度与方法第51-53页
        3.1.2 遗址本体保护措施的制定第53-54页
        3.1.3 保护范围划定方法与策略第54-55页
        3.1.4 针对灾害的保护方法第55页
        3.1.5 遗址展示利用的规划方法第55-56页
    3.2 古遗址保护规划的对策建议第56-60页
        3.2.1 加大保护宣传力度第56页
        3.2.2 完善政府的执法行为并加强监管力度第56-57页
        3.2.3 重视学术研究和多学科协调发展第57页
        3.2.4 重视保护遗址的原真性第57-58页
        3.2.5 重视对古遗址保护的资金投入第58-59页
        3.2.6 重视经济发展与古遗址保护的协同关系第59-60页
第4章 结语第60-63页
    4.1 结论第60-61页
    4.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后记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牡丹江流域和图们江流域渤海墓葬研究及区域性特征分析
下一篇:2000年黄骅市海丰镇遗址出土金代瓷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