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促进水飞蓟素口服吸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前言第16-19页
第一章 水飞蓟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与体外性质研究第19-46页
    1 材料与仪器第19-20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19-20页
        1.2 仪器与设备第20页
    2 实验方法第20-28页
        2.1 HPLC法测定水飞蓟素的含量第20-22页
            2.1.1 色谱条件第20-21页
            2.1.2 标准曲线第21页
            2.1.3 准确度第21页
            2.1.4 精密度第21页
            2.1.5 检测限第21页
            2.1.6 专属性第21-22页
            2.1.7 水飞蓟素原料药中水飞蓟宾组分的含量测定第22页
            2.1.8 水飞蓟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含量测定第22页
            2.1.9 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微丸与市售Legalon-胶囊的含量测定第22页
        2.2 水飞蓟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第22-25页
            2.2.1 碱性溶剂的选择第22-23页
            2.2.2 油相的选择第23页
            2.2.3 乳化剂的选择第23页
            2.2.4 制备方法第23-24页
            2.2.5 药物/脂质比的影响第24页
            2.2.6 乳化剂/脂质比的影响第24页
            2.2.7 液体脂质/固体脂质比的影响第24页
            2.2.8 脂质/水相比的影响第24-25页
            2.2.9 均质压力的影响第25页
            2.2.10 均质循环次数的影响第25页
        2.3 包封率的测定第25-26页
            2.3.1 超滤管回收率的考察第25页
            2.3.2 包封率的测定第25-26页
        2.4 载药量的测定第26页
        2.5 粒径和Zeta电位的测定第26页
        2.6 透射电镜下的形态第26页
        2.7 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微丸的制备第26-27页
        2.8 体外释放第27页
            2.8.1 水飞蓟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释放第27页
            2.8.2 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微丸的释放第27页
            2.8.3 市售Legalon-胶囊的释放第27页
        2.9 体外脂解第27-28页
            2.9.1 脂解实验第28页
            2.9.2 脂解液的分离及各相药物含量的测定第28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8-44页
        3.1 HPLC法测定水飞蓟素的含量第28-31页
            3.1.1 标准曲线第28页
            3.1.2 准确度第28-29页
            3.1.3 精密度第29页
            3.1.4 检测限第29页
            3.1.5 专属性第29-30页
            3.1.6 水飞蓟素原料药中水飞蓟宾组分的含量第30页
            3.1.7 水飞蓟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含量第30-31页
        3.2 水飞蓟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第31-39页
            3.2.1 碱性溶剂对水飞蓟素结构的影响第31-33页
            3.2.2 油相的选择第33页
            3.2.3 乳化剂的选择第33-35页
            3.2.4 药物/脂质比第35页
            3.2.5 乳化剂/脂质比第35页
            3.2.6 液体脂质/固体脂质比第35页
            3.2.7 脂质/水相比第35-36页
            3.2.8 均质压力第36页
            3.2.9 均质循环次数第36-39页
        3.3 超滤管回收率第39-40页
        3.4 包封率和载药量第40页
        3.5 粒径、Zeta电位及形态第40-41页
            3.5.1 粒径及Zeta电位第40页
            3.5.2 TEM形态第40-41页
        3.6 体外释放第41-42页
        3.7 体外脂解第42-44页
            3.7.1 脂解实验第42-44页
            3.7.2 脂解液分离及各相药物测定第44页
    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二章 水飞蓟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Beagle犬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第46-59页
    1 材料与仪器第46-47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46页
        1.2 仪器与设备第46-47页
        1.3 实验动物第47页
    2 实验方法第47-50页
        2.1 色谱条件第47页
        2.2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第47页
        2.3 标准曲线第47-48页
        2.4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评价第48-49页
            2.4.1 提取回收率第48页
            2.4.2 准确度第48页
            2.4.3 精密度第48页
            2.4.4 定量限第48页
            2.4.5 检测限第48-49页
        2.5 药物动力学研究第49-50页
            2.5.1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第49页
            2.5.2 实验设计第49-50页
            2.5.3 实验数据处理第5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0-58页
        3.1 方法专属性第50-51页
        3.2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第51-52页
        3.3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评价第52-53页
            3.3.1 提取回收率第52页
            3.3.2 方法回收率第52页
            3.3.3 方法精密度第52-53页
            3.3.4 定量限第53页
            3.3.5 检测限第53页
        3.4 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第53-58页
    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脂质纳米粒促进口服吸收机制初步研究第59-86页
    1 材料与仪器第59-61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59-60页
        1.2 仪器与设备第60-61页
        1.3 实验动物第61页
        1.4 细胞第61页
    2 实验方法第61-67页
        2.1 制剂的制备与药剂学性质第61-64页
            2.1.1 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第61-62页
                2.1.1.1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第62页
                2.1.1.2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第62页
            2.1.2 脂质纳米粒的粒径与形态第62页
            2.1.3 脂质纳米粒的含量测定第62页
            2.1.4 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第62页
            2.1.5 药物-空白脂质纳米粒混合体系的制备第62-63页
                2.1.5.1 药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第62页
                2.1.5.2 混合体系的制备第62-63页
            2.1.6 药物-空白脂质纳米粒混合体系的含量测定第63页
            2.1.7 脂质纳米粒脂解液的制备第63-64页
                2.1.7.1 脂解实验第63页
                2.1.7.2 脂解液的制备第63-64页
            2.1.8 脂解液的形态第64页
                2.1.8.1 脂解液整体的形态第64页
                2.1.8.2 脂解液水相的形态第64页
            2.1.9 脂解液的含量测定第64页
        2.2 药物动力学研究第64-65页
            2.2.1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第64页
            2.2.2 实验设计第64-65页
            2.2.3 实验数据处理第65页
        2.3 体外细胞模型研究第65-67页
            2.3.1 细胞培养第65-66页
            2.3.2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第66页
            2.3.3 细胞转运实验第66-67页
            2.3.4 细胞摄取实验第6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7-85页
        3.1 制剂的制备与药剂学性质第67-72页
            3.1.1 脂质纳米粒的粒径与形态第67-68页
            3.1.2 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第68-69页
            3.1.3 脂解情况第69-71页
            3.1.4 脂解液的形态第71-72页
            3.1.5 各制剂的含量测定结果第72页
        3.2 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第72-81页
        3.3 体外细胞模型研究第81-85页
            3.3.1 细胞存活率第81-82页
            3.3.2 细胞转运第82-84页
            3.3.3 细胞摄取第84-85页
    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全文总结第86-88页
    本文的创新与发现第86-87页
    展望第87-88页
英文缩写注释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口服给药系统研究进展第93-102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已发表和拟发表论文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临床及血管内影像研究
下一篇:18F-FDG PET显像监测DLBCL化疗疗效的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