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BALB/c小鼠感染新孢子虫后腹腔巨噬细胞极化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英文缩写表第13-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6-30页
    第一章 新孢子虫病概述第16-23页
        1.1 新孢子虫病原学特征第16-18页
            1.1.1 新孢子虫的分类及虫株种类第16-17页
            1.1.2 新孢子虫的形态特征第17-18页
            1.1.3 传播方式第18页
        1.2 新孢子虫与宿主的关系第18-19页
            1.2.1 新孢子虫侵入相关蛋白第18页
            1.2.2 宿主免疫应答第18-19页
        1.3 新孢子虫病研究进展第19-23页
            1.3.1 流行特点第19页
            1.3.2 新孢子虫病的诊断第19-21页
            1.3.3 防治措施第21-23页
    第二章 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进展第23-30页
        2.1 巨噬细胞概述第23页
        2.2 巨噬细胞的分型及特征第23-25页
            2.2.1 M1亚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及特点第24页
            2.2.2 M2亚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及特点第24-25页
        2.3 巨噬细胞极化的信号通路第25-27页
            2.3.1 JAK/STAT信号通路第25页
            2.3.2 NF-κB第25-26页
            2.3.3 PI3K/Akt信号通路第26页
            2.3.4 PPARs第26-27页
        2.4 巨噬细胞极化与疾病的关系第27-30页
            2.4.1 巨噬细胞极化与肿瘤第27页
            2.4.2 巨噬细胞极化与过敏性疾病第27页
            2.4.3 巨噬细胞极化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第27-28页
            2.4.4 巨噬细胞极化与感染性疾病第28-30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30-51页
    第一章 新孢子虫感染小鼠期间腹腔巨噬细胞的亚型鉴定第30-38页
        1.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1.1.1 虫株及细胞株第30页
            1.1.2 动物第30-31页
            1.1.3 仪器和设备第31页
            1.1.4 主要试剂第31页
            1.1.5 溶液配制第31-32页
        1.2 方法第32-35页
            1.2.1 新孢子虫的培养及纯化第32页
            1.2.2 小鼠新孢子虫病模型的构建第32-33页
            1.2.3 小鼠脑组织的病理学评估第33-34页
            1.2.4 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第34页
            1.2.5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analysis,FCM )第34-35页
            1.2.6 数据处理及统计第35页
        1.3 结果第35-36页
            1.3.1 小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第35-36页
            1.3.2 巨噬细胞亚型的鉴定第36页
        1.4 讨论第36-37页
        1.5 小结第37-38页
    第二章 新孢子虫诱导J774A.1A.1 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第38-5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2.1.1 虫株及细胞株第38页
            2.1.2 主要仪器第38-39页
            2.1.3 主要试剂第39页
            2.1.4 溶液配制第39-41页
        2.2 方法第41-45页
            2.2.1 ELISA检测J774A.1 细胞TNF-α、IL-1β、IL-12、IL-10、iNOS和Arg-1 的表达水平第41-42页
            2.2.2 流式细胞术测定J774A.1 的细胞亚型第42-43页
            2.2.3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第43-44页
            2.2.4 数据处理及统计第44-45页
        2.3 结果第45-48页
            2.3.1 新孢子虫对J774A.1 细胞TNF-α、IL-12、IL-10、iNOS和Arg-1 表达的影响第45-46页
            2.3.2 新孢子虫对J774A.1 细胞极化的影响第46页
            2.3.3 新孢子虫对J774A.1 细胞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第46-47页
            2.3.4 新孢子虫对J774A.1 细胞PPARγ 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第47-48页
        2.4 讨论第48-50页
        2.5 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导师简介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62页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2-63页
在学期间所获得的奖励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对立到对话--浅析经互会与欧共体的关系变化
下一篇:维持治疗期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