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 学术史回顾 | 第8-9页 |
二 本文的基本思路 | 第9-12页 |
第一章 朱鼎臣生平、籍贯考证 | 第12-16页 |
第一节 朱鼎臣的生平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朱鼎臣的籍贯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朱鼎臣辑本《新刻音释旁训评林演义三国志史传》研究 | 第16-47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朱鼎臣辑本的质量 | 第17-21页 |
第三节 朱鼎臣辑本与其他版本的关系 | 第21-41页 |
第四节 朱鼎臣辑本成书年代定位 | 第41-44页 |
第五节 罗贯中原本的面貌 | 第44-47页 |
第三章 朱鼎臣辑本《全像唐僧出身西游记传》研究 | 第47-74页 |
第一节 朱鼎臣本的性质定位:拼凑本 | 第47-50页 |
第二节 朱鼎臣本三部分文字的来源 | 第50-67页 |
第三节 朱鼎臣本与阳至和本、世德堂本的关系 | 第67-71页 |
第四节 朱鼎臣本的成书时间 | 第71-72页 |
第五节 《西游记》中唐僧出身故事的有无问题 | 第72-74页 |
第四章 朱鼎臣辑本《全像观音出身南游记传》研究 | 第74-85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74-76页 |
第二节 订著者"南州西大午辰走人"考证 | 第76-83页 |
第三节 《全像观音出身南游记传》产生的背景及影响 | 第83-85页 |
第五章 朱鼎臣编纂小说综论 | 第85-88页 |
一 朱鼎臣编纂小说的手法 | 第85-86页 |
二 以"出身"为名的小说空前盛行 | 第86页 |
三 朱鼎臣编纂小说的成就及不足 | 第86-88页 |
结语 | 第88-89页 |
尾注 | 第89-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附录 | 第101-102页 |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2-103页 |
后记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