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主题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和研究主题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2章 个人信息安全定义及协同治理理论概述 | 第13-1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页 |
2.2.1 个人信息 | 第13页 |
2.2.2 个人信息安全 | 第13页 |
2.2 协同治理理论及在个人信息乱象治理中的适用性 | 第13-16页 |
2.2.1 协同治理理论概述 | 第13-14页 |
2.2.2 该理论的相关适用性 | 第14-16页 |
第3章 个人信息安全乱象及治理现状 | 第16-23页 |
3.1 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乱象的表现 | 第16-17页 |
3.1.1 非法或不当收集公民信息 | 第16页 |
3.1.2 非法或不当处理公民信息 | 第16-17页 |
3.1.3 非法或不当利用公民信息 | 第17页 |
3.2 个人信息安全乱象的危害 | 第17-19页 |
3.2.1 公民财产权益被侵害 | 第18页 |
3.2.2 公民人身权益被侵害 | 第18页 |
3.2.3 公民安宁权益被侵害 | 第18-19页 |
3.2.4 公民生命安全被侵害 | 第19页 |
3.3 个人信息安全乱象治理立法和监管现状 | 第19-23页 |
3.3.1 初步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机制 | 第19-21页 |
3.3.2 确定了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标准 | 第21页 |
3.3.3 建立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管理机构 | 第21-23页 |
第4章 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乱象治理不力的原因 | 第23-28页 |
4.1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缺失 | 第23-24页 |
4.1.1 直接立法的缺失 | 第23页 |
4.1.2 间接立法的缺失 | 第23-24页 |
4.2 行政及司法部门监管不力 | 第24-25页 |
4.2.1 监管制度不完善 | 第24-25页 |
4.2.2 监管部门多头管理 | 第25页 |
4.3 相关政府部门、企业从业人员“信托责任”缺失 | 第25-26页 |
4.3.1 政府部门从业人员信托责任的缺失 | 第25-26页 |
4.3.2 企业从业人员信托责任的缺失 | 第26页 |
4.4 公民个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 第26-28页 |
4.4.1 公民隐私权意识薄弱 | 第26-27页 |
4.4.2 公民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 第27-28页 |
第5章 发达国家治理个人信息乱象的经验 | 第28-35页 |
5.1 发达国家个人信息安全乱象治理的作法 | 第28-32页 |
5.1.1 欧盟模式 | 第28-29页 |
5.1.2 美国模式 | 第29-31页 |
5.1.3 日本模式 | 第31-32页 |
5.2 国外先进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5页 |
5.2.1 强调立法的规范性、权威性 | 第32-33页 |
5.2.2 整体提高法律内容上的可操作性 | 第33页 |
5.2.3 强化监管行为的法治性 | 第33页 |
5.2.4 重视提高信息使用者的自律性 | 第33-35页 |
第6章 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乱象的协同治理 | 第35-43页 |
6.1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 | 第35-37页 |
6.1.1 健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 第35-36页 |
6.1.2 制定明确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标准 | 第36-37页 |
6.2 明确监管主体的相关责任 | 第37-39页 |
6.2.1 政府相关部门是主要的监管主体 | 第37页 |
6.2.2 建立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责任制 | 第37-39页 |
6.3 个人信息安全协同治理模型的构建 | 第39-41页 |
6.3.1 政府部门牵头 | 第39页 |
6.3.2 社会组织配合 | 第39-40页 |
6.3.3 媒体舆论监督 | 第40-41页 |
6.4 培养公民个人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 第41-43页 |
6.4.1 增强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意识 | 第41页 |
6.4.2 开展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 | 第41-43页 |
第7章 结语 | 第43-44页 |
7.1 结论 | 第43页 |
7.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