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地区省际人口流出及其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数据来源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1.4.1 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1.4.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第2章 中部地区省际人口流出的变动及特征 | 第22-44页 |
2.1 中部地区省际人口流出的变动 | 第22-29页 |
2.1.1 人口流出规模比例的变动 | 第22-25页 |
2.1.2 人口流出流向选择的变动 | 第25-28页 |
2.1.3 人口流出总体特征的变动 | 第28-29页 |
2.2 中部省际流出人口的现状 | 第29-42页 |
2.2.1 流出人口的基本特征 | 第30-38页 |
2.2.2 流出人口的流出原因 | 第38-41页 |
2.2.3 流出人口的生存状况 | 第41-42页 |
2.3 中部地区省际人口流出的演变特征 | 第42-44页 |
2.3.1 人口流出增速相对全国有所放缓 | 第42页 |
2.3.2 人口流出逐渐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 | 第42-43页 |
2.3.3 中、东部地区间互动关系日益密切 | 第43-44页 |
第3章 中部地区省际人口流出的原因分析 | 第44-58页 |
3.1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 第44-50页 |
3.1.1 模型的基础知识 | 第44-46页 |
3.1.2 变量选择与说明 | 第46-47页 |
3.1.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7-50页 |
3.2 中部省际人口流出原因的宏观分析 | 第50-54页 |
3.2.1 回归方程组的构建 | 第50页 |
3.2.2 回归方程组的结果 | 第50-53页 |
3.2.3 模型结果分析与小结 | 第53-54页 |
3.3 中部省际人口流出原因的微观分析 | 第54-58页 |
3.3.1 多分类Logit模型的构建 | 第54页 |
3.3.2 多分类Logit模型的结果 | 第54-56页 |
3.3.3 模型结果分析与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中部省际人口流出对流出地的影响 | 第58-70页 |
4.1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 第58-62页 |
4.1.1 模型的基础知识 | 第58-59页 |
4.1.2 变量选择与说明 | 第59页 |
4.1.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59-62页 |
4.2 人口流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62-66页 |
4.2.1 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62-65页 |
4.2.2 面板数据模型的结果 | 第65页 |
4.2.3 模型结果分析与小结 | 第65-66页 |
4.3 人口流出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 第66-70页 |
4.3.1 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66-68页 |
4.3.2 面板数据模型的结果 | 第68页 |
4.3.3 模型结果分析与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对策建议 | 第70-74页 |
5.1 中部地区应积极推动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 | 第70-71页 |
5.1.1 适当提高中部整体工资水平 | 第70页 |
5.1.2 协助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 第70-71页 |
5.1.3 利用中部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 | 第71页 |
5.2 中部地区应积极发展自身“软实力” | 第71-72页 |
5.2.1 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教育投入 | 第71-72页 |
5.2.2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 第72页 |
5.2.3 提升中部地区文化底蕴 | 第72页 |
5.3 加快解决人口流出的社会问题 | 第72-74页 |
5.3.1 逐步放开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制度因素 | 第72-73页 |
5.3.2 关注“空巢老人”和“空巢村” | 第73页 |
5.3.3 制定保障流出人口权益的相关政策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