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微流体技术概述 | 第9-10页 |
1.2 基于微流体的复乳液技术 | 第10-17页 |
1.2.1 微通道中复乳液的生成 | 第10-13页 |
1.2.2 微通道中复乳液的有效控制 | 第13-16页 |
1.2.3 复乳液的潜在应用 | 第16-17页 |
1.3 微通道内复乳液流变特性的数值研究 | 第17-23页 |
1.3.1 乳液流变研究的数值方法 | 第18-19页 |
1.3.2 微通道中界面动力学 | 第19-21页 |
1.3.3 数值研究复乳液流变 | 第21-23页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边界积分方程及数学方法 | 第24-40页 |
2.1 无因次参数 | 第24-25页 |
2.2 数学建模 | 第25-29页 |
2.2.1 数学模型假设 | 第25-26页 |
2.2.2 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介绍 | 第26-28页 |
2.2.3 控制方程 | 第28-29页 |
2.2.4 边界条件 | 第29页 |
2.3 边界积分方法 | 第29-33页 |
2.3.1 边界积分方程 | 第29-31页 |
2.3.2 流场及压力场的计算 | 第31-33页 |
2.4 数值方法 | 第33-37页 |
2.4.1 界面的离散方法 | 第33-34页 |
2.4.2 显示时间计算方法 | 第34页 |
2.4.3 数值稳定性 | 第34-35页 |
2.4.4 方法有效性验证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2.6 计算环境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偏心子液滴偏移行为研究 | 第40-64页 |
3.1 偏心乳液中子液滴(DD)的正反向移动现象 | 第41-46页 |
3.1.1 毛细管数对子液滴(DD)移动的影响 | 第42-43页 |
3.1.2 偏心率对子液滴(DD)移动的影响 | 第43-45页 |
3.1.3 体积分率对子液滴(DD)移动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 与同心乳液对比分析偏心乳液定向移动机理 | 第46-53页 |
3.3 子液滴(DD)正反向移动机理 | 第53-63页 |
3.3.1 毛细管数Ca使子液滴(DD)正反向移动的原因 | 第54-60页 |
3.3.2 偏心率使偏心乳液反向移动的原因 | 第60-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非对称子液滴对乳液正反向移动的影响 | 第64-80页 |
4.1 子液滴(GDDs)的体积非对称 | 第65-70页 |
4.1.1 毛细管数对子液滴(DD)定向移动的影响 | 第66-68页 |
4.1.2 体积非对称系数对子液滴(DD)定向移动的影响 | 第68-70页 |
4.2 子液滴(GDDs)的位置非对称 | 第70-74页 |
4.2.1 毛细管数对子液滴(DD)定向移动的影响 | 第70-72页 |
4.2.2 位置非对称参数对子液滴(DD)定向移动的影响 | 第72-74页 |
4.3 完全非对称复乳液 | 第74-78页 |
4.3.1 毛细管数对子液滴(DD)定向移动的影响 | 第75-76页 |
4.3.2 非对称参数对子液滴(DD)定向移动的影响 | 第76-77页 |
4.3.3 粘度比对子液滴(DD)定向移动的影响 | 第77-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总结 | 第80-81页 |
5.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