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钢管束组合结构剪力墙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钢板剪力墙研究现状概述 | 第9-12页 |
1.2.2 钢管束组合结构剪力墙概述 | 第12页 |
1.3 剪力墙墙梁节点研究概述 | 第12-15页 |
1.3.1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梁节点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钢板剪力墙梁柱节点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钢管束组合结构剪力墙墙梁节点概述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钢管束组合结构剪力墙墙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16-49页 |
2.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16-23页 |
2.1.1 试验背景及意义 | 第16页 |
2.1.2 试验目的 | 第16-17页 |
2.1.3 试验构件及材料性能 | 第17-19页 |
2.1.4 测点布置 | 第19-21页 |
2.1.5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 第21-23页 |
2.2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 | 第23-30页 |
2.3 应力应变分析 | 第30-36页 |
2.3.1 肋板型节点梁翼缘应力分布 | 第30页 |
2.3.2 肋板型节点梁腹板应力分布 | 第30-31页 |
2.3.3 肋板型节点墙体应力分布 | 第31-32页 |
2.3.4 肋板型节点墙侧应力分布 | 第32页 |
2.3.5 端型节点梁翼缘应力分布 | 第32-33页 |
2.3.6 端板型节点梁腹板应力分布 | 第33-34页 |
2.3.7 端板型节点墙体应力分布 | 第34-35页 |
2.3.8 肋板型节点墙侧应力分布 | 第35-36页 |
2.4 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 第36-47页 |
2.4.1 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 | 第36-38页 |
2.4.2 刚度退化 | 第38-43页 |
2.4.3 节点延性及耗能分析 | 第43-47页 |
2.5 本章结论 | 第47-49页 |
第三章 钢管束组合结构剪力墙墙梁节点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49-65页 |
3.1 三维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49-51页 |
3.1.1 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程的建立 | 第49页 |
3.1.2 钢材本构关系及屈服机制 | 第49-50页 |
3.1.3 混凝土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 第50-51页 |
3.2 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3.2.1 单元的选用及材料性能的定义 | 第52页 |
3.2.2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3.2.3 接触模型建立 | 第53页 |
3.2.4 边界条件 | 第53-54页 |
3.3 节点的应力分析 | 第54-57页 |
3.3.1 肋板型节点应力分析 | 第54-56页 |
3.3.2 端板型节点应力分析 | 第56-57页 |
3.4 墙梁节点有限元滞回曲线分析 | 第57-58页 |
3.5 墙梁节点有限元骨架曲线分析 | 第58页 |
3.6 墙梁节点有限元刚度退化分析 | 第58-63页 |
3.7 本章结论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有限元结果与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的对比 | 第65-71页 |
4.1 节点破坏特征对比分析 | 第65-66页 |
4.2 节点滞回曲线对比分析 | 第66-68页 |
4.3 节点骨架曲线对比分析 | 第68-69页 |
4.4 节点刚度退化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