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毕赤酵母醇氧化酶启动子调控相关激酶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索引表第13-14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29页
    1.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14-15页
        1.1.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发展第14页
        1.1.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点第14页
        1.1.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甲醇利用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2 甲基营养型酵母的甲醇利用途径第15页
    1.3 酵母的甘油利用途径第15-18页
    1.4 毕赤酵母其他启动子的开发第18-20页
        1.4.1 诱导型启动子第18-19页
        1.4.2 组成型启动子第19-20页
    1.5 甲基营养型酵母醇氧化酶启动子的调控第20-24页
        1.5.1 与甲基营养型酵母醇氧化酶基因相关的碳源感受体与转运子第20页
        1.5.2 与甲基营养型酵母醇氧化酶基因相关的转录因子第20-24页
    1.6 醇氧化酶调控模型及碳源阻遏调控第24-28页
        1.6.1 毕赤酵母中P_(AOX1)调控模型第24-25页
        1.6.2 酿酒酵母中葡萄糖碳源的阻遏调控第25-28页
    1.7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28-29页
第2章 毕赤酵母激酶缺失文库的构建及相关激酶的表型第29-51页
    2.1 前言第29页
    2.2 实验材料第29-33页
        2.2.1 菌株和质粒第29页
        2.2.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29-33页
        2.2.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剂第33页
    2.3 实验方法第33-36页
        2.3.1 毕赤酵母激酶敲除质粒的构建第33-34页
        2.3.2 大肠杆菌TOP 10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第34页
        2.3.3 毕赤酵母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第34-35页
        2.3.4 毕赤酵母基因组的提取及阳性转化子菌株的验证第35-36页
        2.3.5 Aox酶活显色反应第36页
        2.3.6 激酶缺失株的点板生长第36页
        2.3.7 GFP表达菌株的构建第3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6-49页
        2.4.1 毕赤酵母激酶敲除结果第36-41页
        2.4.2 生长相关的非碳源特异性毕赤酵母激酶第41-44页
        2.4.3 甘油中生长特异性相关的毕赤酵母激酶第44-46页
        2.4.4 甲醇中生长特异性相关的毕赤酵母激酶第46页
        2.4.5 介导甘油对P_(AOX1)调控作用的相关激酶第46-47页
        2.4.6 介导甲醇对P_(AOX1)调控作用的相关激酶第47-48页
        2.4.7 毕赤酵母P_(AOX1)调控通路的简单分析第48-49页
    2.5 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毕赤酵母WT及△hog1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第51-60页
    3.1 前言第51页
    3.2 实验材料第51页
    3.3 实验方法第51-53页
        3.3.1 磷酸化蛋白质组样品的制备第51页
        3.3.2 磷酸化蛋白质组样品蛋白的提取第51-52页
        3.3.3 蛋白质的酶解第52页
        3.3.4 磷酸化肽段的富集第52-53页
        3.3.5 基于Triple TOF 5600的LC-ESI-MS/MS分析第53页
        3.3.6 Mascot搜索鉴定蛋白质第53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3.4.1 磷酸化位点的鉴定第53-55页
        3.4.2 磷酸化蛋白的鉴定第55-56页
        3.4.3 三个样品磷酸化鉴定结果的GO分析第56-57页
        3.4.4 三个样品磷酸化鉴定结果的COG分析第57-58页
        3.4.5 三个样品间差异化蛋白分析及Hog1蛋白可能作用底物的鉴定分析第58-59页
    3.5 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gut1-HpGCY1-Glycerol系统作为非甲醇诱导表达系统的潜力第60-69页
    4.1 前言第60页
    4.2 实验材料第60-61页
    4.3 实验方法第61-63页
        4.3.1 △gut1-HpGCY1菌株的构建第61-62页
        4.3.2 Agut1-ScGCY1菌株的构建第62页
        4.3.3 菌株生长曲线及Aox酶活的显色第62页
        4.3.4 △gut1及△gut1-HpGCY1菌株总RNA的提取第62-63页
        4.3.5 毕赤酵母cDNA的制备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第63页
        4.3.6 毕赤酵母总蛋白的提取第63页
        4.3.7 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第6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3-68页
        4.4.1 DHA是PAOX1的诱导型碳源第63-64页
        4.4.2 △gut1-HpGCY1可恢复菌株在甘油中的生长第64-65页
        4.4.3 △gut1-HpGCY1菌株的Aox酶活显色第65-66页
        4.4.4 甲醇代谢通路与过氧化物酶体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第66-67页
        4.4.5 Aox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第67-68页
    4.5 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dak-DHA系统作为非甲醇诱导表达系统的潜力第69-77页
    5.1 前言第69页
    5.2 实验材料第69页
    5.3 实验方法第69-70页
        5.3.1 甲醇含量的测定第69-70页
        5.3.2 △gut1△dak双敲除菌株的构建第70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0-76页
        5.4.1 △dak菌株在DHA中的生长状况第70-71页
        5.4.2 △dak菌株的Aox酶活显色第71-72页
        5.4.3 甲醇代谢通路与过氧化物酶体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第72-73页
        5.4.4 Aox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第73页
        5.4.5 △dak菌株在甲醇及DHA中的生长第73-76页
    5.5 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gut1-HpGCY1-Glycerol系统与△dak-DHA系统表达异源蛋白第77-88页
    6.1 前言第77页
    6.2 实验材料第77-79页
        6.2.1 菌株和质粒第77页
        6.2.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77-78页
        6.2.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剂第78-79页
    6.3 实验方法第79-83页
        6.3.1 WT-GFP,△gut1-HpGCY1-GFP与△dak-GFP菌株的构建第79页
        6.3.2 GFP荧光强度的测定第79-80页
        6.3.3 WT(P_(AOX1)-AMY),△dak(P_(AOX1)-AMY)和WT(P_(GAP)-AMY)菌株的构建第80页
        6.3.4 WT(P_(AOX1)-GOD)、△dak(P_(AOX1)-GOD)和WT(P_(GAP)-GOD)菌株的构建第80页
        6.3.5 WT(P_(AOX1)-HBsAg),△dak(P_(AOX1)-HBsAg)和WT(P_(GAP)-HBsAg)菌株的构建第80-81页
        6.3.6 三个异源重组蛋白的表达第81页
        6.3.7 葡萄糖氧化酶的酶活测定第81-82页
        6.3.8 淀粉酶的酶活测定第82-83页
        6.3.9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相对含量测定第83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83-87页
        6.4.1 △gut1-HpGCY1-Glycerol系统与△dak-DHA系统GFP表达能力的比较第83-84页
        6.4.2 淀粉酶的表达第84-85页
        6.4.3 葡萄糖氧化酶的表达第85-86页
        6.4.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表达第86-87页
    6.5 小结第87-88页
第7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88-92页
    7.1 主要结论第88-89页
    7.2 创新点第89-90页
    7.3 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01-102页
附录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本雅明的19世纪巴黎碎片“考古”
下一篇:PVA复合LPRF新型创伤敷料的研制及其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