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食管肿瘤论文

黄芪扶正颗粒防治食管癌放疗诱发放射性食管炎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9-10页
前言第10-12页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12-18页
    1 技术路线图第12-13页
    2 研究目的第13页
    3 研究对象第13-15页
        3.1 病例来源第13页
        3.2 病例筛选标准第13-15页
    4 研究方案的实施第15-18页
        4.1 样本量第15页
        4.2 随机化分组及盲法要求第15页
        4.3 治疗方法第15-16页
        4.4 观测指标第16-17页
        4.5 安全性及疗效评价第17页
        4.6 临床研究记录第17页
        4.7 统计学处理第17-18页
观察结果第18-26页
    1 一般特征第18-20页
        1.1 性别特征第18页
        1.2 年龄特征第18页
        1.3 病理类型第18-19页
        1.4 临床分期第19页
        1.5 同步化疗第19-20页
    2 研究结果第20-26页
        2.1 两组发生放射性食管炎比较第20页
        2.2 两组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分级比较第20-21页
        2.3 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病时间的比较第21-22页
        2.4 两组放射性食管炎持续时间的比较第22页
        2.5 两组放射性食管炎患者IL-1 水平比较第22-23页
        2.6 两组治疗前后IL-6 水平比较第23-24页
        2.7 两组治疗前后TNF-α水平比较第24-25页
        2.8 两组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第25-26页
讨论分析第26-29页
    1 黄芪扶正颗粒防治放射性食管炎中有效性分析第27-28页
        1.1 两组发生放射性食管炎人数比较第27页
        1.2 两组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分级比较第27页
        1.3 两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病时间比较第27页
        1.4 两组放射性食管炎持续时间比较第27-28页
    2 黄芪扶正颗粒防治放射性食管炎作用的机制第28-29页
        2.1 两组治疗前后IL-1 水平比较第28页
        2.2 两组治疗前后IL-6 水平比较第28页
        2.3 两组治疗前后TNF-α水平比较第28-29页
        2.4 两组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第29页
结论第29-31页
    1 研究结论第29-30页
    2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思路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附表第33-34页
文献综述    浅谈放射性食管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第34-45页
    一、现代医学对放射性食管炎的认识与研究第34-38页
        1 放射性食管炎的致病机制第34-36页
        2 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药物第36-38页
    二、中医学对食管癌放疗诱发放射性食管炎的认识与研究第38-41页
        1.放射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名归属第38-39页
        2. 放射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研究第39页
        3.中医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中药研究第39-41页
    三、结束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健脾止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安全性评价及脾虚证TS小鼠模型的建立
下一篇:基于堵水限排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防排水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