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2-29页 |
1.1 巴尔通体流行概况 | 第12-13页 |
1.2 巴尔通体实验室诊断 | 第13-22页 |
1.2.1 分离培养 | 第13-14页 |
1.2.2 血清学检测 | 第14页 |
1.2.3 核酸诊断 | 第14-22页 |
1.3 巴尔通体感染疾病的治疗 | 第22页 |
1.4 防控措施 | 第22-23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第二部分 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检测巴尔通体 | 第29-47页 |
摘要 | 第29-30页 |
Abstract | 第30-31页 |
2.1 前言 | 第31-32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32-38页 |
2.2.1 菌株和生物样本DNA | 第32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32-33页 |
2.2.3 巴尔通体菌株的培养 | 第33页 |
2.2.4 模板DNA提取 | 第33-34页 |
2.2.5 靶基因引物筛选与合成 | 第34页 |
2.2.6 常规PCR扩增 | 第34页 |
2.2.7 目的DNA的回收 | 第34-35页 |
2.2.8 克隆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35页 |
2.2.9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5-36页 |
2.2.10 质粒DNA的提取 | 第36页 |
2.2.11 反应体系及反应参数 | 第36-37页 |
2.2.12 反应条件优化 | 第37页 |
2.2.13 特异性分析 | 第37页 |
2.2.14 敏感性分析 | 第37-38页 |
2.2.15 重复性分析 | 第38页 |
2.3 结果 | 第38-44页 |
2.3.1 常规PCR扩增结果 | 第38页 |
2.3.2 阳性克隆的PCR鉴定结果 | 第38-39页 |
2.3.3 Bh ssrA基因的测序结果 | 第39页 |
2.3.4 质粒拷贝数浓度换算 | 第39页 |
2.3.5 应条件的优化 | 第39-41页 |
2.3.6 特异性检测 | 第41-42页 |
2.3.7 敏感性检测 | 第42-44页 |
2.3.8 重复性分析 | 第44页 |
2.4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三部分 应用双重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检测心内膜炎相关巴尔通体 | 第47-68页 |
摘要 | 第47-48页 |
Abstract | 第48-49页 |
3.1 前言 | 第49-51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51-53页 |
3.2.1 菌株和生物样本DNA | 第51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51页 |
3.2.3 靶基因筛选、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1-52页 |
3.2.4 标准品的制备 | 第52页 |
3.2.5 质粒拷贝数浓度换算 | 第52页 |
3.2.6 反应体系及反应参数 | 第52页 |
3.2.7 反应条件优化 | 第52页 |
3.2.8 双重HRM特异性分析 | 第52-53页 |
3.2.9 敏感性分析 | 第53页 |
3.2.10 双重HRM重复性分析 | 第53页 |
3.3 结果 | 第53-63页 |
3.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3-57页 |
3.3.2 特异性检测 | 第57-58页 |
3.3.3 敏感性检测 | 第58-63页 |
3.3.4 重复性分析 | 第63页 |
3.4 讨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第四部分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法检测心内膜炎相关巴尔通体方法的建立 | 第68-84页 |
掀要 | 第68-69页 |
Abstract | 第69-70页 |
4.1 前言 | 第70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70-73页 |
4.2.1 菌株和生物样本DNA | 第70页 |
4.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70页 |
4.2.3 靶基因筛选、引物与TaqMan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 第70-71页 |
4.2.4 标准品的制备 | 第71页 |
4.2.5 质粒拷贝数浓度换算 | 第71页 |
4.2.6 反应体系及反应参数 | 第71-72页 |
4.2.7 反应条件优化 | 第72页 |
4.2.8 特异性分析 | 第72页 |
4.2.9 敏感性分析 | 第72页 |
4.2.10 重复性分析 | 第72-73页 |
4.3 结果 | 第73-80页 |
4.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73-75页 |
4.3.2 特异性检测 | 第75-76页 |
4.3.3 单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敏感性分析 | 第76-78页 |
4.3.4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敏感性分析 | 第78-80页 |
4.3.5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探针法重复性分析 | 第80页 |
4.4 讨论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4页 |
全文总结 | 第84-85页 |
创新之处 | 第85页 |
不足之处 | 第85页 |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附录1 | 第88-89页 |
附录2 | 第89-90页 |
附录3 | 第90-91页 |
附件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