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20-22页 |
1.3.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0页 |
1.3.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0-22页 |
1.4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的定义与基本范畴 | 第22-24页 |
1.4.1 农村公共资源的定义与基本范畴 | 第22页 |
1.4.2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的定义与基本范畴 | 第22-24页 |
第2章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4-31页 |
2.1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2.1.1 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 第24页 |
2.1.2 交易内容不断延伸 | 第24-25页 |
2.1.3 交易形式多样化 | 第25页 |
2.2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9页 |
2.2.1 “三资”底数不清、交易过程不规范和信息公开不到位问题 | 第25-26页 |
2.2.2 缺少集中管理平台和日常监管难度大问题 | 第26-27页 |
2.2.3 监管主体和责任不明确和相关监管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问题 | 第27-28页 |
2.2.4 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不健全问题 | 第28-29页 |
2.3 问题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 第29-31页 |
2.3.1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 第29页 |
2.3.2 易导致农村基层腐败现象的发生 | 第29-30页 |
2.3.3 损害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公信力及党群干群关系 | 第30-31页 |
第3章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31-45页 |
3.1 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特征三个假定角度分析交易各方的行为趋向 | 第31-34页 |
3.1.1 参与各方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双重动机” | 第31-32页 |
3.1.2 参与各方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有限理性” | 第32-33页 |
3.1.3 参与各方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倾向 | 第33-34页 |
3.2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的微观层次“交易费用”分析 | 第34-36页 |
3.2.1 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交易的费用分析 | 第34-35页 |
3.2.2 市场竞争者参与交易的费用分析 | 第35页 |
3.2.3 监督主体监督交易的费用分析 | 第35-36页 |
3.3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36-41页 |
3.3.1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模型 | 第36-37页 |
3.3.2 双层“委托-代理”关系各方的行为取向分析 | 第37-39页 |
3.3.3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中“委托-代理”关系失灵现象 | 第39-40页 |
3.3.4 从“委托-代理”关系角度看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路径 | 第40-41页 |
3.4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寻租活动 | 第41-45页 |
3.4.1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寻租活动的主要表现 | 第41-43页 |
3.4.2 寻租活动对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的危害 | 第43-44页 |
3.4.3 对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寻租活动的治理途径 | 第44-45页 |
第4章 部分地区农村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管理的实践与启示 | 第45-55页 |
4.1 部分地区试行农村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管理的主要做法 | 第45-48页 |
4.1.1 规范管理机制以促进交易的制度化 | 第45-46页 |
4.1.2 搭建交易平台以促进交易的集中化 | 第46-47页 |
4.1.3 强化信息公开和电子监管以促进交易的信息化 | 第47页 |
4.1.4 健全专业队伍以促进交易的专业化 | 第47-48页 |
4.2 部分地区推行农村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48-51页 |
4.2.1 制度执行阻力和监督困境 | 第48-49页 |
4.2.2 制度环境不够优化 | 第49-51页 |
4.2.3 缺乏人才支撑和规划统筹 | 第51页 |
4.3 上述地区的实践探索带来的启示 | 第51-55页 |
4.3.1 实现集中化管理对规范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具有重要正面作用 | 第51-52页 |
4.3.2 必须注重制度环境和非正式规则的改善 | 第52-53页 |
4.3.3 必须重视提高制度落实的实效 | 第53页 |
4.3.4 资源统筹是解决基层管理资源不足问题的必然选择 | 第53页 |
4.3.5 应以村民自治作为规范化的前提以避免基层民主自治权的“空心化” | 第53-55页 |
第5章 规范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55-69页 |
5.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 第55-56页 |
5.1.1 加快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领域的立法 | 第55-56页 |
5.1.2 加强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领域的规范性制度建设 | 第56页 |
5.2 加快推进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集中化 | 第56-58页 |
5.2.1 推动乡镇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管理平台的建设 | 第57页 |
5.2.2 强化基层专业队伍建设 | 第57-58页 |
5.2.3 推动各类管理资源的统筹协调和共建共享 | 第58页 |
5.3 科学设定交易管理的责任体系和运行流程 | 第58-61页 |
5.3.1 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 | 第59-60页 |
5.3.2 科学设定交易流程 | 第60页 |
5.3.3 规范交易民主决策程序 | 第60-61页 |
5.4 加强交易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 | 第61-63页 |
5.4.1 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 第61-62页 |
5.4.2 推进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信息化 | 第62-63页 |
5.5 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 | 第63-65页 |
5.5.1 激发农民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 | 第63-64页 |
5.5.2 加强对地方政府和各级干部的引导和激励 | 第64-65页 |
5.5.3 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 | 第65页 |
5.6 加强对交易法律法规和制度执行落实的监督 | 第65-69页 |
5.6.1 加强交易信息全过程公开 | 第65-66页 |
5.6.2 加强行政、党纪和司法监督 | 第66-67页 |
5.6.3 强化群众监督和村级内部民主监督 | 第67页 |
5.6.4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 第67-6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