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论文

基于Trucksim的全挂汽车建模与操稳性改进仿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情况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情况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情况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第16-27页
    2.1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第16-17页
        2.1.1 汽车操稳性第16页
        2.1.2 汽车操纵稳定性方法研究第16-17页
    2.2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及评价第17-19页
        2.2.1 工况试验第18页
        2.2.2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第18-19页
    2.3 仿真软件在汽车整车开发中的应用第19-20页
    2.4 Trucksim仿真软件介绍第20-24页
        2.4.1 Trucksim主要界面第21-22页
        2.4.2 Trucksim仿真软件特点第22-24页
    2.5 Trucksim整车平台第24-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全挂汽车整车参数化建模第27-50页
    3.1 全挂汽车第27-28页
    3.2 全挂汽车的牵引连接装置第28-32页
        3.2.1 牵引钩—挂环第28-29页
        3.2.2 牵引架第29页
        3.2.3 牵引拖台第29-30页
        3.2.4 全挂汽车鞍座模型及参数确定第30-32页
    3.3 全挂汽车车体模型第32-34页
    3.4 空气动力学模型第34-37页
        3.4.1 空气动力学坐标第34页
        3.4.2 空气动力学力与力矩第34-36页
        3.4.3 空气动力学相关参数的确定第36-37页
    3.5 悬架特性建模及参数确定第37-41页
        3.5.1 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建模第37-39页
        3.5.2 悬架减震器建模第39页
        3.5.3 辅助侧倾刚度建模第39-40页
        3.5.4 非独立悬架建模参数的确定第40-41页
    3.6 动力系模型第41页
    3.7 轮胎模型第41-45页
        3.7.1 轮胎侧偏第41-44页
        3.7.2 轮胎模型参数的确定第44-45页
    3.8 转向系模型第45-49页
        3.8.1 全挂汽车转向系模型第45页
        3.8.2 主销几何布置第45-46页
        3.8.3 转向系运动学特性建模第46-47页
        3.8.4 转向系运动学K & C特性建模参数的确定第47-49页
    3.9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全挂汽车行驶操纵稳定性改进仿真研究第50-74页
    4.1 Trucksim参数化整车 3D模型第50页
    4.2 整车模型操纵稳定性仿真评定指标第50-52页
    4.3 双移线试验第52-59页
        4.3.1 双移线试验仿真评价标准第52页
        4.3.2 双移线试验条件第52-55页
        4.3.3 全挂汽车参数模型的仿真验证第55-59页
    4.4 稳态圆周试验仿真分析第59-63页
        4.4.1 稳态圆周试验依据标准第59-60页
        4.4.2 仿真试验条件第60页
        4.4.3 试验结果仿真分析第60-63页
    4.5 全挂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改进第63-71页
        4.5.1 核载条件对车辆稳定性分析第63-65页
        4.5.2 轴距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65-67页
        4.5.3 车速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67-69页
        4.5.4 弹簧刚度对全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69-71页
    4.6 整车改进后的仿真对比第71-72页
    4.7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结论及展望第74-76页
    结论第74-75页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科研主要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下一篇:基于J2EE的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