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20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3页
        (一)选题缘由第10-11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文献评述第16-17页
    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7-20页
        (一)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三)创新点第18-20页
第一章 爱国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概述第20-30页
    第一节 爱国主义概述第20-25页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第20-23页
        二、爱国主义的思想渊源第23-25页
    第二节 爱国主义教育概述第25-30页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第25-26页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第26-30页
第二章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及意义第30-38页
    第一节 新时代的基本内涵第30-32页
        一、新时代的深刻意蕴第30-31页
        二、新时代的崭新表征第31页
        三、新时代的前进方向第31-32页
    第二节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第32-34页
        一、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第32-33页
        二、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下中国梦与个人梦相结合第33页
        三、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第33-34页
        四、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性与开放性相协调第34页
    第三节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第34-38页
        一、学生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根基第35页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第35-36页
        三、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要求第36-38页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第38-48页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就第38-40页
        一、集体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第38页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第38-39页
        三、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不断丰富创新第39-40页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的不足第40-44页
        一、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归属感不强第40-42页
        二、大学生对政治体制的认同感不够第42页
        三、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了解不深第42-43页
        四、大学生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理解不透第43-44页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的影响因素第44-48页
        一、教育内容因素第44-46页
        二、教育环境因素第46页
        三、教育方法因素第46-48页
第四章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第48-60页
    第一节 加强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教育第48-50页
        一、丰厚古代史教育素材第48-49页
        二、加大近代史教育比重第49-50页
    第二节 深化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第50-52页
        一、增强大学生对于法律规范的认识第50-51页
        二、增强大学生对于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解第51-52页
    第三节 加强个人与国家的关联教育第52-54页
        一、坚持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第52-53页
        二、发掘中国故事的价值导向作用第53-54页
    第四节 推进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第54-56页
        一、坚持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结合第54-55页
        二、开展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宣传实践活动第55-56页
    第五节 运用大众传媒实现教育方式创新第56-60页
        一、打造高度互动的网络交流平台第56-58页
        二、挖掘富有感染力的隐性教育资源第58-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当前陕北地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以神木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