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两种褐藻中多糖的分离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研究概况第12-19页
        1.2.1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分级纯化第12-13页
        1.2.2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降解第13-14页
        1.2.3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结构分析第14-16页
        1.2.4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活性研究第16-19页
            1.2.4.1 抗氧化第16-17页
            1.2.4.2 抗肿瘤第17页
            1.2.4.3 抗凝血第17-18页
            1.2.4.4 激活FGF/FGFR信号第18-19页
            1.2.4.5 其他生物活性第19页
    1.3 莫氏马尾藻和多肋藻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1 莫氏马尾藻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3.2 多肋藻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1-24页
第二章 莫氏马尾藻多糖的分离分析及活性研究第24-46页
    2.1 仪器与材料第24-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页
        2.1.2 主要试剂第24页
        2.1.3 主要仪器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2页
        2.2.1 莫氏马尾藻多糖的制备及分级纯化第25-26页
            2.2.1.1 莫氏马尾藻粗多糖的制备第25-26页
            2.2.1.2 莫氏马尾藻粗多糖的分级纯化第26页
        2.2.2 低分子量莫氏马尾藻多糖样品的制备第26页
        2.2.3 理化性质分析第26-29页
            2.2.3.1 总糖含量测定——苯酚硫酸法第27页
            2.2.3.2 岩藻糖含量测定——半胱氨酸盐酸盐法第27页
            2.2.3.3 硫酸根含量测定——明胶-氯化钡法第27-28页
            2.2.3.4 糖醛酸含量测定——咔唑比色法第28页
            2.2.3.5 多酚含量测定——没食子酸-福林酚法第28-29页
            2.2.3.6 单糖组成分析——PMP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9页
            2.2.3.7 分子量分布分析——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第29页
        2.2.4 光谱与波谱学学分析第29-30页
        2.2.5 抗氧化活性第30-31页
            2.2.5.1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邻苯三酚比色法第30页
            2.2.5.2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OH)——硫酸亚铁-水杨酸法第30页
            2.2.5.3 DPPH 清除能力——DPPH 标准品-乙醇法测定第30页
            2.2.5.4 还原能力——采用铁氰化钾-三氯化铁法第30-31页
        2.2.6 抗凝血活性第31页
            2.2.6.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第31页
            2.2.6.2 凝血酶原时间PT第31页
            2.2.6.3 凝血酶时间TT第31页
        2.2.7 FGF/FGFR信号激活作用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4页
        2.3.1 莫氏马尾藻多糖的理化性质分析第32-34页
            2.3.1.1 莫氏马尾藻粗多糖第32页
            2.3.1.2 莫氏马尾藻粗多糖的分级纯化第32-34页
            2.3.1.3 水提粗多糖的降解第34页
        2.3.2 红外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第34-36页
        2.3.3 莫氏马尾藻多糖的活性第36-44页
            2.3.3.1 抗氧化活性第36-38页
            2.3.3.2 抗凝血活性第38-42页
            2.3.3.3 FGF/FGFR信号激活作用第42-44页
    2.4 结论第44-46页
第三章 多肋藻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研究第46-64页
    3.1 仪器与材料第46页
        3.1.1 实验材料第46页
        3.1.2 试剂与仪器第46页
    3.2 实验方法第46-49页
        3.2.1 多肋藻多糖的制备及分级纯化第46-47页
            3.2.1.1 多肋藻粗多糖的制备第46-47页
            3.2.1.2 多肋藻粗多糖的分级纯化第47页
        3.2.2 低分子量多肋藻多糖样品的制备第47-48页
        3.2.3 理化性质分析第48页
        3.2.4 光谱学分析第48页
        3.2.5 抗凝血活性第48-49页
        3.2.6 FGF/FGFR信号激活作用第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62页
        3.3.1 多肋藻多糖的理化性质分析第49-51页
            3.3.1.1 多肋藻粗多糖第49页
            3.3.1.2 多肋藻粗多糖的分级纯化第49-51页
            3.3.1.3 低分子量多肋藻多糖的制备第51页
        3.3.2 光谱与波谱学分析第51-55页
            3.3.2.1 红外光谱分析第51-52页
            3.3.2.2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第52页
            3.3.2.3 质谱分析第52-55页
        3.3.3 抗凝血活性第55-59页
        3.3.4 FGF/FGFR信号激活作用第59-62页
    3.4 结论第62-64页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64-67页
    4.1 本文主要结论第64-65页
    4.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7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文学中的弗洛伊德影响
下一篇:内蒙古蒙古族文学中的巴·拉巴哈苏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