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建筑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9-29页 |
2.1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2.1.1 国外研究文献 | 第19-21页 |
2.1.2 国内研究文献 | 第21-22页 |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2.2 财务风险的基本内容 | 第23-26页 |
2.2.1 财务风险的界定 | 第23-24页 |
2.2.2 财务风险的特征 | 第24页 |
2.2.3 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2.3 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2.3.1 控制理论 | 第26-27页 |
2.3.2 权衡理论 | 第27页 |
2.3.3 效用理论 | 第27-29页 |
3 建筑行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理论分析 | 第29-39页 |
3.1 建筑行业概况 | 第29-31页 |
3.1.1 建筑行业的特殊性 | 第29-30页 |
3.1.2 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 | 第30-31页 |
3.2 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 第31-33页 |
3.2.1 筹资风险 | 第31页 |
3.2.2 投资风险 | 第31-32页 |
3.2.3 营运风险 | 第32-33页 |
3.2.4 现金回收风险 | 第33页 |
3.3 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33-36页 |
3.3.1 国家政策变化的宏观政策风险 | 第33-35页 |
3.3.2 同行业竞争的市场风险 | 第35页 |
3.3.3 业主决算不及时的诉讼风险 | 第35页 |
3.3.4 长期垫资的资金风险 | 第35-36页 |
3.3.5 分配不合理的利润分配风险 | 第36页 |
3.4 建筑行业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36-37页 |
3.4.1 财务报表识别法 | 第36页 |
3.4.2 德尔菲法 | 第36-37页 |
3.4.3 变量模型分析法 | 第37页 |
3.4.4 主成分分析模型分析法 | 第37页 |
3.5 建筑行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方法 | 第37-39页 |
3.5.1 分散法 | 第37-38页 |
3.5.2 转移法 | 第38页 |
3.5.3 降低法 | 第38-39页 |
4 ZN建筑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案例分析 | 第39-53页 |
4.1 公司概况 | 第39-41页 |
4.1.1 公司简介 | 第39页 |
4.1.2 公司财务状况 | 第39-41页 |
4.2 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 第41-47页 |
4.2.1 运用财务报表识别法进行财务风险识别 | 第41-45页 |
4.2.2 运用多变量模型判定法进行财务风险识别 | 第45-47页 |
4.3 公司财务风险形成分析 | 第47-49页 |
4.3.1 信贷紧缩形成的融资风险 | 第47页 |
4.3.2 现金周转过程中形成的营运资金风险 | 第47-48页 |
4.3.3 公司内部筹资形成的收益分配风险 | 第48-49页 |
4.3.4 不确定性因素形成的投资风险 | 第49页 |
4.4 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 | 第49-53页 |
4.4.1 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过程 | 第49-51页 |
4.4.2 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结果 | 第51-53页 |
5 ZN建筑公司完善财务风险防范的建议 | 第53-59页 |
5.1 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 第53-54页 |
5.1.1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 第53页 |
5.1.2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53-54页 |
5.2 采用多元化手段进行财务风险防范 | 第54-56页 |
5.2.1 采用多元化经营方式 | 第54-55页 |
5.2.2 采用多样化投资方式 | 第55-56页 |
5.2.3 多种货币方式结算 | 第56页 |
5.3 运用风险转移方式进行财务风险防范 | 第56-59页 |
5.3.1 向保险公司投保 | 第56页 |
5.3.2 项目分包 | 第56-57页 |
5.3.3 联营投资 | 第57-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