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海水入侵咸淡水突变界面模型 | 第11-12页 |
1.2.2 咸淡水界面升锥问题 | 第12-14页 |
1.2.3 咸淡水界面之后淡水带抽水模型 | 第14-15页 |
1.2.4 咸淡水界面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5 海水入侵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参数测定 | 第19-24页 |
2.1 实验装置介绍 | 第19-21页 |
2.2 参数测定 | 第21-24页 |
2.2.1 渗透系数 | 第21-22页 |
2.2.2 孔隙度 | 第22-23页 |
2.2.3 咸水配置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咸淡水界面动态及平衡特征 | 第24-38页 |
3.1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24-26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6-36页 |
3.3.1 咸淡水界面动态特征 | 第26-27页 |
3.3.2 咸淡水界面平衡态特征 | 第27-29页 |
3.3.3 根据潜水位和咸水带任意点水头确定界面位置 | 第29-34页 |
3.3.4 咸淡水界面向内陆延伸最远距离的计算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抽水条件下咸淡水界面动态特征 | 第38-51页 |
4.1 咸淡水界面之上淡水带抽水引起的界面升锥问题 | 第38-43页 |
4.1.1 理论背景 | 第38-40页 |
4.1.2 实验方案 | 第40-41页 |
4.1.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2 咸淡水界面之后淡水带完整井抽水引起的界面入侵问题 | 第43-49页 |
4.2.1 理论背景 | 第43-46页 |
4.2.2 实验方案 | 第46-47页 |
4.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砂箱海水入侵实验数值模拟 | 第51-72页 |
5.1 数学模型 | 第51-53页 |
5.2 模型建立及运行 | 第53-54页 |
5.3 模型结果及分析 | 第54-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5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建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