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3页 |
1 敦煌文献八种《维摩诘经讲经文》版本叙考 | 第13-35页 |
1.1 俄Φ101号《维摩碎金》 | 第13-16页 |
1.2 S.4571号《维摩诘讲经文》 | 第16-22页 |
1.3 S.3872号《维摩诘经讲经文》 | 第22-24页 |
1.4 P.2292号《维摩诘讲经文》 | 第24-26页 |
1.5 北图BD05394号《维摩诘讲经文持世菩萨》卷二 | 第26页 |
1.6 P.3079号《持世菩萨》卷二 | 第26-27页 |
1.7 俄Φ252号《维摩诘所说经讲经文》 | 第27-29页 |
1.8 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本《维摩诘经讲经文》 | 第29-30页 |
1.9 北图BD15245号《文殊问疾》卷二 | 第30-35页 |
2 《维摩诘经讲经文》的讲经结构及文学表现 | 第35-59页 |
2.1 《维摩诘经讲经文》的讲经结构 | 第35-40页 |
2.2 《维摩诘经讲经文》文学表现 | 第40-59页 |
2.2.1 说白部分 | 第40-43页 |
2.2.2 唱词部分 | 第43-47页 |
2.2.3 《维摩诘经讲经文》中维摩诘的虚拟形象 | 第47-50页 |
2.2.4 《维摩诘经讲经文》的文学性 | 第50-59页 |
3 佛教原典中的维摩诘形象研究 | 第59-85页 |
3.1 维摩诘的前世因缘 | 第60-64页 |
3.1.1 可考的佛典当中的维摩诘前世形象:东方妙喜国菩萨、毗舍浮佛时代的弗沙毘离俗士 | 第60-63页 |
3.1.2 两种疑似维摩诘的前世形象:金粟(栗)如来和佛弟子无垢称 | 第63-64页 |
3.2 维摩诘的今世因缘 | 第64-71页 |
3.3 维摩诘今世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因缘 | 第71-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后记 | 第90-91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