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态安全影响因素贡献度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1-13页 |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基础理论阐述 | 第15-19页 |
2.1 生态安全的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生态安全的含义 | 第15页 |
2.1.2 生态安全评价的含义 | 第15-16页 |
2.2 生态安全的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2.1 生态学理论 | 第16页 |
2.2.2 生态安全理论 | 第16页 |
2.2.3 生态补偿理论 | 第16-17页 |
2.2.4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17-18页 |
2.3 研究模型选择 | 第18-19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23页 |
3.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9-20页 |
3.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3.3 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1-23页 |
3.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1-22页 |
3.3.2 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23页 |
第4章 甘肃省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分析 | 第23-35页 |
4.1 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 | 第23页 |
4.2 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23-29页 |
4.2.1 熵值法 | 第23-25页 |
4.2.2 层次分析法 | 第25-28页 |
4.2.3 最终权重的确定 | 第28-29页 |
4.3 甘肃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的计算 | 第29-31页 |
4.3.1 单项指标的生态安全值 | 第29页 |
4.3.2 甘肃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 | 第29-31页 |
4.4 甘肃省生态安全贡献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4.4.1 回归方程的设定 | 第31-32页 |
4.4.2 主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4.4.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第5章 基于评价结论的甘肃省生态安全策略 | 第35-39页 |
5.1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科技水平 | 第35-36页 |
5.2 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就业 | 第36-37页 |
5.3 构建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第37-39页 |
5.3.1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 第37-38页 |
5.3.2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第38-3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39-4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39-40页 |
6.2 研究特色和有待完善的工作 | 第40-41页 |
6.2.1 研究特色 | 第40页 |
6.2.2 有待完善的工作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在研期间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