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页 |
1.2.2.1 关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研究 | 第11页 |
1.2.2.2 关于进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的相关研究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数据来源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4-15页 |
2 进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有关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及衡量指标 | 第15-17页 |
2.1.1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衡量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指标 | 第16页 |
2.1.3 反映进出口商品变化的公式 | 第16-17页 |
2.2 有关进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的评析 | 第17-19页 |
2.2.1 贸易结合度分析 | 第17页 |
2.2.2 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 第17-18页 |
2.2.3 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 第18-19页 |
3 长江经济带区域与韩国各自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 第19-29页 |
3.1 长江经济带区域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 第19-23页 |
3.1.1 长江经济带区域进出口贸易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3.1.2 长江经济带区域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 第20-21页 |
3.1.3 长江经济带区域进口商品结构分析 | 第21-23页 |
3.2 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 第23-29页 |
3.2.1 韩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3.2.2 韩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3.2.3 韩国进口商品结构分析 | 第27-29页 |
4 长江经济带区域与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 | 第29-35页 |
4.1 长江经济带区域与韩国贸易总量分析 | 第29-30页 |
4.2 长江经济带区域与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 第30-35页 |
4.2.1 长江经济带区域对韩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4.2.2 长江经济带区域自韩进口商品结构分析 | 第32-35页 |
5 长江经济带区域与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分析 | 第35-51页 |
5.1 长江经济带区域与韩国贸易结合度分析 | 第35-37页 |
5.2 长江经济带区域与韩国进出口结构显性比较优势的分析 | 第37-41页 |
5.2.1 长江经济带区域对韩国出口各类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 第37-39页 |
5.2.2 韩国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出口各类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 第39-40页 |
5.2.3 基于显性比较优势分析的进出口商品互补性分析 | 第40-41页 |
5.3 长江经济带区域与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分析 | 第41-50页 |
5.3.1 长江经济带区域出口与韩国进口商品结构互补性分析 | 第41-45页 |
5.3.2 长江经济带区域进口与韩国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分析 | 第45-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1-53页 |
6.2 扩大长江经济带区域与韩国贸易的对策建议 | 第53-55页 |
6.2.1 发挥长江经济带区域的政策优势,拓展韩国市场 | 第53页 |
6.2.2 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对韩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 第53-54页 |
6.2.3 扩大进口业务,加强与韩国光学及医疗设备及化工产品领域的合作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