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背景综述 | 第14-15页 |
·MIMO技术 | 第15-18页 |
·MIMO系统模型 | 第15-16页 |
·MIMO的空间复用方案 | 第16-17页 |
·MIMO的空间分集方案 | 第17-18页 |
·协作通信技术 | 第18-20页 |
·协作通信模型 | 第18-19页 |
·AF协议 | 第19-20页 |
·DF协议 | 第20页 |
·网络编码技术 | 第20-22页 |
·网络编码概述 | 第20-21页 |
·网络编码的优点 | 第21-22页 |
·MIMO及其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第二章 MIMO系统中空间复用方案的研究 | 第25-36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OSM方案及其功率分配预编码方法 | 第26-30页 |
·OSM方案简介 | 第26-28页 |
·OSM方案的功率分配预编码方法 | 第28-30页 |
·OSM方案的相位旋转预编码方法 | 第30-35页 |
·系统模型 | 第30-32页 |
·参数设计 | 第32-33页 |
·复杂度分析 | 第33页 |
·仿真结果 | 第33-35页 |
·本章小节 | 第35-36页 |
第三章 MIMO系统中空间分集方案的研究 | 第36-70页 |
·引言 | 第36-38页 |
·空时分组码 | 第38-43页 |
·OSTBC的编译码方法 | 第38-40页 |
·QOSTBC的编译码方法 | 第40-43页 |
·广义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43-46页 |
·编码方法 | 第43-44页 |
·信道增益 | 第44-45页 |
·反馈信息的计算方法 | 第45-46页 |
·半正交代数空时码 | 第46-49页 |
·循环矩阵 | 第46页 |
·半正交代数空时码的编码方法 | 第46-47页 |
·译码算法 | 第47-49页 |
·完美空时分组码 | 第49-51页 |
·Golden编码 | 第49页 |
·R2-STBC的编码及译码方法 | 第49-51页 |
·一种改进的广义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51-56页 |
·系统模型 | 第51-52页 |
·参数设计 | 第52-54页 |
·复杂度分析 | 第54-55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5-56页 |
·4×4的SAST编码的新译码方法 | 第56-61页 |
·译码模型 | 第56-57页 |
·译码步骤 | 第57-59页 |
·复杂度分析 | 第59页 |
·可靠性分析 | 第59-60页 |
·仿真结果 | 第60-61页 |
·基于相位旋转的速率为2的空时分组码 | 第61-68页 |
·系统模型 | 第61-62页 |
·参数设计 | 第62-65页 |
·复杂度分析 | 第65-67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节 | 第68-70页 |
第四章 虚拟MIMO中的协作方法的研究 | 第70-94页 |
·引言 | 第70-72页 |
·空时编码协作方法 | 第72-74页 |
·编码方法 | 第72-73页 |
·正交DSTC的设计 | 第73-74页 |
·准正交DSTC的设计 | 第74页 |
·坐标交织分布式空时码 | 第74-76页 |
·坐标交纵的概念 | 第74页 |
·坐标交织分布式空时码 | 第74-76页 |
·AAF-MH协作方案 | 第76-79页 |
·多跳协作通信模型 | 第76-77页 |
·AAF-MH协作方案 | 第77-79页 |
·基于相位旋转的坐标交织分布式空时码 | 第79-86页 |
·系统模型 | 第79-81页 |
·PEP分析 | 第81-82页 |
·参数设计 | 第82-85页 |
·仿真结果 | 第85-86页 |
·基于相位旋转的AAF-MH协作方案 | 第86-93页 |
·系统模型 | 第86-87页 |
·PEP分析 | 第87-89页 |
·参数设计 | 第89-90页 |
·性能分析 | 第90-92页 |
·仿真结果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虚拟MIMO中的网络编码方法研究 | 第94-106页 |
·前言 | 第94-95页 |
·网络编码原理 | 第95-96页 |
·重叠传输模拟网络编码方法 | 第96-98页 |
·重叠传输数字网络编码方法 | 第98-105页 |
·系统模型 | 第98-99页 |
·平均互信息分析 | 第99-102页 |
·误码率分析 | 第102-103页 |
·仿真结果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9页 |
缩略语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