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生物预处理/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华南山区水库水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1.1.2 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措施第11-12页
        1.1.3 农村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第12-13页
    1.2 超滤研究现状分析第13-18页
        1.2.1 超滤的应用现状分析第13-14页
        1.2.2 超滤技术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第14页
        1.2.3 超滤膜污染机理与控制研究现状分析第14-17页
        1.2.4 预处理工艺的研究动态第17-18页
    1.3 生物过滤处理技术第18-19页
        1.3.1 生物活性炭第19页
        1.3.2 曝气生物滤池第19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第2章 试验装置及方法第21-27页
    2.1 原水水质第21页
    2.2 试验装置第21-23页
        2.2.1 中试试验装置第21-23页
        2.2.2 小试试验装置第23页
    2.3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4 水质检测方法第24-27页
第3章 生物预处理的净水效能第27-44页
    3.1 BAC预处理的净水效能研究第27-36页
        3.1.1 浑浊度的去除效能第27-28页
        3.1.2 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第28-29页
        3.1.3 UV_(254)的去除效能第29-30页
        3.1.4 氨氮的去除效能第30-31页
        3.1.5 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能第31-32页
        3.1.6 DOC的去除效能第32页
        3.1.7 活性炭吸附试验第32-33页
        3.1.8 活性炭滤层深度对去除效能的影响第33-36页
    3.2 BAF预处理的净水效能研究第36-41页
        3.2.1 浑浊度的去除效能第36-37页
        3.2.2 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第37-38页
        3.2.3 UV_(254)的去除效能第38-39页
        3.2.4 氨氮的去除效能第39-40页
        3.2.5 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能第40页
        3.2.6 DOC的去除效能研究第40-41页
        3.2.7 BAF不同滤层深度的氨氮去除效能第41页
    3.3 生物预处理净水效能对比研究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超滤处理BAC和BAF出水的净水效能第44-61页
    4.1 直接超滤的净水效能研究第44-49页
        4.1.1 浑浊度的去除效能第44-45页
        4.1.2 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第45-46页
        4.1.3 UV_(254)的去除效能第46-47页
        4.1.4 氨氮的去除效能第47-48页
        4.1.5 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能第48-49页
        4.1.6 DOC的去除效能第49页
    4.2 超滤处理BAC出水的净水效能研究第49-54页
        4.2.1 浑浊度的去除效能第49-50页
        4.2.2 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第50-51页
        4.2.3 UV_(254)的去除效能第51-52页
        4.2.4 氨氮的去除效能第52页
        4.2.5 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能第52-53页
        4.2.6 DOC的去除效能第53-54页
    4.3 超滤处理BAF出水的净水效能研究第54-58页
        4.3.1 浑浊度的去除效能第54-55页
        4.3.2 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第55-56页
        4.3.3 UV_(254)的去除效能第56页
        4.3.4 氨氮的去除效能第56-57页
        4.3.5 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能第57-58页
        4.3.6 DOC的去除效能第58页
    4.4 综合净水效能对比研究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超滤膜污染研究与运行费用分析第61-75页
    5.1 生物预处理对膜污染的影响第61-64页
        5.1.1 膜比通量变化分析第61-63页
        5.1.2 化学清洗的通量恢复评价第63-64页
    5.2 膜污染机理研究第64-68页
        5.2.1 膜污染可逆性分析第64-66页
        5.2.2 膜污染模型拟合分析第66-68页
    5.3 膜污染物识别分析第68-73页
        5.3.1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第68-72页
        5.3.2 分子量分布分析第72-73页
    5.4 运行费用分析第73-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的基本问题研究--基于公司法第71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