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我国环境刑法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 第8-14页 |
| 1.1 环境犯罪相关概念界定 | 第8-11页 |
| 1.1.1 环境犯罪概念界定 | 第8页 |
| 1.1.2 环境犯罪危险犯概念界定 | 第8-11页 |
| 1.2 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现状 | 第11页 |
| 1.3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存在的不足 | 第11页 |
| 1.4 我国环境刑法中危险犯立法的理论争议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国外环境刑法危险犯的立法考察及借鉴 | 第14-22页 |
| 2.1 国外环境刑法危险犯立法考察 | 第14-19页 |
| 2.1.1 国外环境犯罪概念界定 | 第14页 |
| 2.1.2 大陆法系国家 | 第14-17页 |
| 2.1.3 英美法系国家 | 第17-19页 |
| 2.2 对外国环境刑法中危险犯立法的借鉴 | 第19-22页 |
| 2.2.1 对国外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立法借鉴 | 第19-20页 |
| 2.2.2 借鉴中注意的问题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我国增设环境刑法危险犯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分析 | 第22-29页 |
| 3.1 增设环境刑法危险犯的必要性分析 | 第22-26页 |
| 3.1.1 增设环境犯罪危险犯是由环境污染自身的特点决定 | 第22-23页 |
| 3.1.2 环境价值取向转变的客观需要 | 第23-25页 |
| 3.1.3 是遵循环境法的预防为主原则和发挥刑法的一般预防功能的必然要求 | 第25页 |
| 3.1.4 增设环境犯罪危险犯是顺应世界环境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 3.2 我国增设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合理性分析 | 第26-29页 |
| 3.2.1 环境权理论为增设环境犯罪危险犯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 第26-28页 |
| 3.2.2 从刑法谦抑性角度分析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我国环境刑法危险犯增设的具体构想 | 第29-36页 |
| 4.1 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增设范围 | 第29-30页 |
| 4.1.1 增设污染环境罪危险犯 | 第29页 |
| 4.1.2 增设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危险犯 | 第29-30页 |
| 4.1.3 增设非法采矿罪和破坏性采矿罪危险犯 | 第30页 |
| 4.2 增设环境犯罪危险犯类型 | 第30-33页 |
| 4.2.1 增设对过失危险犯的处罚 | 第30-32页 |
| 4.2.2 增设单位犯罪危险犯 | 第32-33页 |
| 4.3 增设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刑罚辅助措施 | 第33-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