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1.2 相关研究工作 | 第18-24页 |
1.2.1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 | 第18-19页 |
1.2.2 构件交互协议建模 | 第19-21页 |
1.2.3 构件交互协议分析 | 第21-23页 |
1.2.4 支持资源约束的构件交互协议验证 | 第23-24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4-2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5-28页 |
第2章 嵌入式软件构件交互建模 | 第28-55页 |
2.1 构件交互协议建模需求 | 第28-31页 |
2.2 基本构件交互协议模型 | 第31-46页 |
2.2.1 基本构件交互协议 | 第31-33页 |
2.2.2 基本构件交互协议示例 | 第33-46页 |
2.3 业务构件交互协议模型 | 第46-54页 |
2.3.1 承诺协议理论 | 第46-48页 |
2.3.2 基于承诺理论标注的业务构件交互协议模型 | 第48-50页 |
2.3.3 业务构件交互协议示例:扩展的机载防撞告警系统 | 第50-54页 |
2.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构件交互协议分析 | 第55-89页 |
3.1 模型检查技术 | 第55-60页 |
3.1.1 Kripke结构 | 第56-57页 |
3.1.2 LTL的语法及语义 | 第57-58页 |
3.1.3 LTL的模型检查 | 第58-60页 |
3.2 基于模型检查的构件交互协议的控制流分析 | 第60-65页 |
3.2.1 构件交互协议控制流抽取算法 | 第60-64页 |
3.2.2 构件交互协议控制流属性分析 | 第64-65页 |
3.3 基本构件交互协议的FO-LTL属性验证 | 第65-78页 |
3.3.1 FO-LTL逻辑 | 第65-67页 |
3.3.2 可判定性证明 | 第67-71页 |
3.3.3 验证算法 | 第71-78页 |
3.4 业务构件交互协议的FOCT-LTL属性验证 | 第78-81页 |
3.4.1 FOCT-LTL逻辑 | 第78-79页 |
3.4.2 FOCT-LTL性质的验证算法 | 第79-81页 |
3.5 实验 | 第81-87页 |
3.5.1 模型检查器实现 | 第81-82页 |
3.5.2 FOCT-LTL验证实验结果 | 第82-87页 |
3.6 小结 | 第87-89页 |
第4章 支持资源约束的构件交互协议验证 | 第89-113页 |
4.1 资源受限的构件交互验证 | 第89-94页 |
4.1.1 资源约束目标验证的意义 | 第89-90页 |
4.1.2 带有资源约束的FOCT-LTL规划目标描述 | 第90-93页 |
4.1.3 支持资源分析的构件交互协议验证框架 | 第93-94页 |
4.2 基于有界模型检查的控制流规划 | 第94-101页 |
4.2.1 有界模型检测算法 | 第94-97页 |
4.2.2 业务构件交互协议的有界控制流规划 | 第97-101页 |
4.3 基于模型检查的FOCT-LTL目标规划 | 第101-103页 |
4.3.1 直接模型检查的FOCT-LTL目标规划算法 | 第101-102页 |
4.3.2 控制流制导的FOCT-LTL目标规划算法 | 第102-103页 |
4.4 资源约束相关的数据目标检查 | 第103-105页 |
4.5 实验 | 第105-112页 |
4.5.1 资源约束验证框架实现 | 第105-106页 |
4.5.2 资源约束验证实验结果 | 第106-112页 |
4.6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5.1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 第113-114页 |
5.2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