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縮写词表 | 第10-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疼痛的简介 | 第15-16页 |
1.1.1 中医对疼痛的认识 | 第15页 |
1.1.2 疼痛的定义及分类 | 第15-16页 |
1.2 疼痛与致痛因子 | 第16-18页 |
1.2.1 致痛因子简介 | 第16页 |
1.2.2 缓激肽 | 第16-17页 |
1.2.3 前列腺素及其受体 | 第17页 |
1.2.4 神经生长因子 | 第17-18页 |
1.3 镇痛 | 第18-20页 |
1.3.1 镇痛的发生 | 第18页 |
1.3.2 乙酰胆碱 | 第18-19页 |
1.3.3 去甲肾上腺素 | 第19-20页 |
1.4 镇痛药 | 第20-22页 |
1.4.1 阿片类镇痛药 | 第20-21页 |
1.4.2 阿片肽及其受体的内源镇痛机制 | 第21页 |
1.4.3 解热镇痛抗炎药 | 第21-22页 |
1.5 天然植物抗菌液的制备 | 第22-25页 |
1.5.1 红花 | 第23页 |
1.5.2 紫草 | 第23-24页 |
1.5.3 芸香草 | 第24页 |
1.5.4 刺天茄 | 第24-25页 |
1.6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5页 |
1.7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AMs中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含量 | 第26-31页 |
2.1 前言 | 第2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2.2.1 仪器 | 第26页 |
2.2.2 试剂与材料 | 第26-27页 |
2.2.3 仪器的工作条件 | 第27页 |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28页 |
2.2.5 样品液制备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2.3.1 方法学考查 | 第29页 |
2.3.2 元素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2.4 分析与讨论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HPLC法测定PAMs中药效成分含量 | 第31-43页 |
3.1 前言 | 第31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3.2.1 仪器 | 第31页 |
3.2.2 试剂与材料 | 第31-32页 |
3.2.3 色谱条件及线性关系考察 | 第32-35页 |
3.2.4 供试品溶液的准备及测定 | 第3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3.3.1 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 第35-36页 |
3.3.2 尿囊素的含量测定 | 第36页 |
3.3.3 龙血素A的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3.3.4 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3.3.5 草乌甲素的含量测定 | 第38-39页 |
3.3.6 左旋紫草素的含量测定 | 第39-41页 |
3.4 讨论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PAMs对小鼠甲醛致痛模型的镇痛效果 | 第43-52页 |
4.1 前言 | 第4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4.2.1 仪器 | 第43页 |
4.2.2 试剂与材料 | 第43-44页 |
4.2.3 小鼠甲醛致痛模型的构建 | 第44页 |
4.2.4 疼痛行为观察及评分 | 第44-45页 |
4.2.5 取血及血清的制备 | 第45页 |
4.2.6 检测血清中疼痛相关因子 | 第4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4.3.1 疼痛行为观察结果 | 第45-46页 |
4.3.2 血清疼痛相关因子检测结果 | 第46-49页 |
4.4 讨论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PAMs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初探 | 第52-62页 |
5.1 前言 | 第52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6页 |
5.2.1 仪器 | 第52-53页 |
5.2.2 试剂与材料 | 第53页 |
5.2.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53-54页 |
5.2.4 细胞常规培养 | 第54-55页 |
5.2.5 检测低浓度PAMs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55页 |
5.2.6 探究低浓度PAMs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 | 第55-56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5.3.1 低浓度PAMs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56-58页 |
5.3.2 低浓度PAMs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58-60页 |
5.4 讨论 | 第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