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论文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绿地植物配置实态调查与评价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社会背景第12页
        1.1.2 选题依据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第13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4.1 国内外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第14-15页
        1.4.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第15-18页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8页
        1.5.1 研究特色第18页
        1.5.2 创新之处第18页
    1.6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6.1 文献资料研究法第18页
        1.6.2 实地考察研究法第18-19页
        1.6.3 数据比较研究法第19页
        1.6.4 问卷调查研究法第19-20页
    1.7 技术路线图第20-21页
    1.8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2章 高校绿地植物配置基础理论第22-40页
    2.1 相关概念第22页
        2.1.1 高校绿地的概念第22页
        2.1.2 植物配置的概念第22页
        2.1.3 植物配置实态调查的概念第22页
    2.2 高校植物配置的原则第22-27页
        2.2.1 人性化原则第22-23页
        2.2.2 功能性原则第23-24页
        2.2.3 节约性原则第24-25页
        2.2.4 科学性原则第25-26页
        2.2.5 文化性原则第26页
        2.2.6 观赏性原则第26-27页
    2.3 高校常用的植物配置方式第27-30页
        2.3.1 自然式第27-28页
        2.3.2 规则式第28-29页
        2.3.3 混合式第29-30页
    2.4 常见的植物空间构成类型第30-33页
        2.4.1 开敞式空间第30-31页
        2.4.2 半封闭式空间第31-32页
        2.4.3 封闭式空间第32-33页
    2.5 常见配置植物的种类第33-38页
        2.5.1 功能型植物第33-34页
        2.5.2 观赏型植物第34-36页
        2.5.3 寓意型植物第36-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绿地植物配置实态调查第40-62页
    3.1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气候特征及地理位置第40-41页
    3.2 厦门校区植物景观规划介绍第41-43页
    3.3 厦门市高校新校区绿地植物实态调查第43-46页
        3.3.1 调查的对象第43-44页
        3.3.2 调查的结果第44-46页
    3.4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绿地植物品种分析第46-49页
        3.4.1 厦门校区绿地植物科属情况分析第46-48页
        3.4.2 生态分类的分析第48页
        3.4.3 观赏特性的分析第48-49页
    3.5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植物配置的生态环境效应第49-55页
        3.5.1 水生植物种类丰富,水体净化效果显著第49-51页
        3.5.2 调节温度和湿度,创造舒适校园环境第51-52页
        3.5.3 合理营造植物空间,吸引外来生物迁徙第52-53页
        3.5.4 注重植物层次搭配,降低外界噪音第53页
        3.5.5 注重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优化绿地空间布局第53-54页
        3.5.6 注重植物的宣介结合,提高师生爱护环境的意识第54-55页
    3.6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植物配置存在的负面影响第55-60页
        3.6.1 安全性第55-57页
        3.6.2 破坏性第57-59页
        3.6.3 竞争性第59-60页
    3.7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植物配置客观评价研究第62-100页
    4.1 厦门校区绿地植物配置样地划分的方法和依据第62-63页
    4.2 评价指标及分析方法第63-65页
        4.2.1 校园绿地优势植物旳鉴定第63页
        4.2.2 乔灌草比例分析第63-64页
        4.2.3 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第64页
        4.2.4 植物丰富度指数计算第64页
        4.2.5 植物异质性指数计算第64-65页
        4.2.6 植物均匀度指数计算第65页
    4.3 厦门校区各功能区景观介绍及植物配置客观评价分析第65-98页
        4.3.1 教学行政区景观介绍及植物配置评价分析第65-71页
        4.3.2 休闲观赏区景观介绍及植物配置评价分析第71-77页
        4.3.3 湿地功能区景观介绍及植物配置评价分析第77-83页
        4.3.4 科研实验区景观介绍及植物配置评价分析第83-88页
        4.3.5 体育运动区景观介绍及植物配置评价分析第88-93页
        4.3.6 生活区景观介绍及植物配置评价分析第93-98页
    4.4 功能区之间植物配置的各项指数评价分析第98-99页
    4.5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5章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植物配置主观评价研究第100-128页
    5.1 主观评价与问卷调查内容第100页
    5.2 问卷调查对象及调查方式第100-101页
    5.3 各感官指标各功能区总平均分值数据比较第101-103页
    5.4 各个感官指标在厦门校区各个功能区中的评价分析及建议第103-115页
        5.4.1 植物配置与周边建筑之间的协调性指标评价分析及建议第103-105页
        5.4.2 植物配置与校园整体景观的和谐性指标评价分析及建议第105-107页
        5.4.3 植物配置给人的舒适度指标评价分析及建议第107-109页
        5.4.4 植物色彩搭配的合理性指标评价分析及建议第109-111页
        5.4.5 植物修剪的美观度指标评价分析及建议第111-113页
        5.4.6 植物景观轮廓的清晰度指标评价分析及建议第113-115页
    5.5 意见的收集及分析第115-126页
        5.5.1 校园果树种植偏少,缺少丰收的喜悦感第115-118页
        5.5.2 行道树生长缓慢,冠幅小遮阴少第118-121页
        5.5.3 绿地植物长势弱,整体景观效果不佳第121-124页
        5.5.4 季相不明,色型单一,审美疲劳第124-126页
    5.6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结语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附录A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常见植物品种名录第136-164页
附录B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植物配置问卷调查结果第164-170页
附录C 图片索引第170-17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DH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及不同类型DH系遗传分析
下一篇:普通高校五人制足球踝关节损伤的影响因素和预防对策研究--以成都市普通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