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木本论文

杜仲种质资源及其果实质量评价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2页
    1.1 杜仲的研究进展第17-21页
        1.1.1 杜仲种质资源分布第17-18页
        1.1.2 杜仲引种情况第18页
        1.1.3 杜仲各部位化学成分研究第18-20页
        1.1.4 杜仲药理学研究进展第20-21页
    1.2 杜仲产业开发利用现状第21-24页
        1.2.1 杜仲的开发利用历史第21-22页
        1.2.2 杜仲在园林观赏中的应用第22页
        1.2.3 杜仲在食品药品保健品开发中的应用第22-23页
        1.2.4 杜仲胶的开发利用研究第23-24页
        1.2.5 杜仲果实的开发利用价值第24页
    1.3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第24-26页
        1.3.1 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第25页
        1.3.2 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5-26页
    1.4 中药材质量评价及质量标准研究第26-31页
        1.4.1 中药材质量评价第27-29页
        1.4.2 药用植物质量标准的研究第29-31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1-32页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第32-37页
    2.1 试验材料的来源第32-36页
        2.1.1 全国范围内的主要产区的样品。第32-33页
        2.1.2 不同种内变异类型及优良无性系的样品第33-34页
        2.1.3 主产区内不同树龄和不同立地条件的样品第34-35页
        2.1.4 略阳主产区内行政区域的样品第35-36页
    2.2 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第36-37页
第三章 杜仲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核心种质的构建第37-5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3.1.1 试验材料第37-38页
        3.1.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第38页
        3.1.3 PCR反应及正交试验设计第38-39页
        3.1.4 引物的设计和筛选及PCR扩增第39-40页
        3.1.5 扩增结果检测及数据处理分析第40-4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1-55页
        3.2.1 基因组DNA检测结果第41-42页
        3.2.2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2-43页
        3.2.3 引物筛选结果第43-44页
        3.2.4 分子标记的多态性第44-45页
        3.2.5 全国不同产地杜仲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分析第45-50页
        3.2.6 不同基因型杜仲遗传多样性第50-52页
        3.2.7 略阳杜仲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2-55页
    3.3 讨论第55-59页
        3.3.1PCR扩增体系优化与引物筛选第55页
        3.3.2 不同产地杜仲遗传多样性第55-57页
        3.3.3 不同基因型杜仲遗传多样性第57-58页
        3.3.4 略阳县不同产区杜仲遗传多样性第58-59页
第四章 杜仲核心种质库的构建第59-6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9-61页
        4.2.1 聚类分析第59页
        4.2.2 杜仲核心种质构建及其评价第59-61页
    4.3 讨论第61-63页
第五章 杜仲种子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研究第63-70页
    5.1 杜仲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第63-66页
        5.1.1 试验材料的来源第63-64页
        5.1.2 种子检验流程图第64页
        5.1.3 扦样第64页
        5.1.4 净度分析第64-65页
        5.1.5 发芽测定第65页
        5.1.6 真实性鉴定第65页
        5.1.7 含水量测定第65页
        5.1.8 生活力的测定第65页
        5.1.9 重量测定第65页
        5.1.10分级标准制定第65-66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6-69页
        5.2.1 杜仲种子质量分析结果第67页
        5.2.2 相关性分析第67-68页
        5.2.3 聚类分析及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第68-69页
    5.3 讨论第69-70页
第六章 杜仲种子油脂的产量与质量评价第70-80页
    6.1 试验材料、试剂、仪器第70页
        6.1.1 试验材料第70页
        6.1.2 主要试剂第70页
        6.1.3 试验仪器第70页
    6.2 试验方法第70-71页
        6.2.1 种子千粒重第70页
        6.2.2 杜仲种子油脂的提取第70-71页
        6.2.3 杜仲种子油脂的脂肪酸甲酯化第71页
        6.2.4 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测定第71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71-79页
        6.3.1 不同产地杜仲种子千粒重、出油率及杜仲种子油脂脂肪酸相对含量比较第71-74页
        6.3.2 不同基因型杜仲种子千粒重、出油率及脂肪酸相对含量比较第74-76页
        6.3.3 略阳不同产区杜仲种子千粒重、出油率及脂肪酸相对含量比较第76-78页
        6.3.4 脂肪酸相对含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第78-79页
    6.4 讨论第79-80页
第七章 杜仲种粕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化学成分分析第80-87页
    7.1 试验仪器第80页
    7.2 试剂第80页
    7.3 试验样品第80页
    7.4 方法第80-81页
        7.4.1 色谱条件第80-81页
        7.4.2 提取方法第81页
        7.4.3 专属性试验第81页
        7.4.4 精密度试验第81页
        7.4.5 重复性试验第81页
        7.4.6 稳定性试验第81页
        7.4.7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81页
    7.5 杜仲种粕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第81-83页
    7.6 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第83-86页
        7.6.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83-84页
        7.6.2 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第84-86页
    7.7 讨论第86-87页
第八章 杜仲种粕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第87-101页
    8.1 仪器与试剂第87页
        8.1.1 仪器第87页
        8.1.2 试剂第87页
        8.1.3 试验样品第87页
    8.2 试验方法第87-88页
        8.2.1 Trolox标准溶液的配制第87页
        8.2.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87页
        8.2.3 DPPH自由基清除法(DPPH)第87-88页
        8.2.4 ABTS自由基清除法(ABTS法)第88页
        8.2.5 还原抗氧化能力的测定(FRAP法)第88页
        8.2.6 总酚估计法(FC)第88页
        8.2.7 总黄酮含量测定第88页
    8.3 结果第88-100页
        8.3.1 不同产地杜仲种粕体外抗氧化活性第89-92页
        8.3.2 不同基因型杜仲种粕体外抗氧化活性第92-95页
        8.3.3 略阳县不同产区杜仲种粕体外抗氧化活性第95-98页
        8.3.4 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抗氧化特性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第98-100页
    8.4 讨论第100-101页
第九章 基于谱效关系的杜仲种粕药用价值评价第101-104页
    9.1 试验方法第101页
        9.1.1HPLC指纹图谱方法和共有峰峰面积数据提取第101页
        9.1.2 抗氧化试验第101页
    9.2 杜仲种粕谱效相关药用价值评价模型的建立第101-102页
        9.2.1 选取BP网络的参数第102页
        9.2.2 具体步骤第102页
    9.3 PCA主成分分析第102-103页
    9.4 结论第103-104页
第十章 杜仲果皮中杜仲胶含量比较第104-110页
    10.1 仪器与试剂第104页
    10.2 试验材料第104页
    10.3 试验方法第104页
    10.4 数据分析第104-105页
    10.5 结果第105-108页
        10.5.1 不同来源杜仲翅果果皮中杜仲胶含量第105-106页
        10.5.2 不同来源杜仲翅果资源的果实特征及与杜仲胶含量相关性分析第106-108页
    10.6 讨论第108-110页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2页
    11.1 主要结论第110-111页
    11.2 创新点第111页
    11.3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1页
附录第121-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作者简介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利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
下一篇:隧道点云数据处理及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