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意义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1.主要内容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页 |
3.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发现 | 第18-30页 |
(一)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来源 | 第18-20页 |
1.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需要理论 | 第18-19页 |
2.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需要理论 | 第19页 |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按需分配思想 | 第19-20页 |
(二)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提出 | 第20-25页 |
1.原初社会的人的四重现实需要 | 第20-22页 |
2.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需要的“异化” | 第22-24页 |
3.共产主义社会下人的需要的回归 | 第24-25页 |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的内在结构 | 第25-30页 |
1.个体需要向社会需要的转化 | 第25-26页 |
2.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结合 | 第26-27页 |
3.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向发展需要的递进 | 第27-30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内涵解析 | 第30-40页 |
(一)需要是人的本性 | 第30-33页 |
1.人的自然属性决定需要离不开自然界 | 第30-31页 |
2.人的社会属性决定需要与社会相联系 | 第31-32页 |
3.人的思维属性促进需要不断优化发展 | 第32-33页 |
(二)需要催生人的劳动实践 | 第33-36页 |
1.需要是人从事劳动生产的原动力 | 第33-34页 |
2.满足人的需要的途径和手段是生产 | 第34-35页 |
3.生产力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的标志 | 第35-36页 |
(三)需要与生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演进的推力 | 第36-40页 |
1.需要与生产的矛盾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 第36-37页 |
2.需要与生产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内在缘由 | 第37-38页 |
3.社会生产是调控需要与生产的矛盾的重要手段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当代价值 | 第40-50页 |
(一)易于管控和调适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 第40-42页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 | 第40-41页 |
2.大力发展生产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 | 第41-42页 |
(二)利于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第42-45页 |
1.人的需要过度膨胀导致生态失衡 | 第43-44页 |
2.以正确的需要导向进行社会生产 | 第44-45页 |
(三)趋于知晓和引导人的全面发展 | 第45-50页 |
1.物欲盛行下人的需要的贫乏 | 第46页 |
2.促进人的需要全面均衡发展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