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道观与道观诗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唐代道观诗的范畴 | 第7-8页 |
1.2 唐代道观诗的研究状况 | 第8-10页 |
第二章 唐代道教的发展状况 | 第10-19页 |
2.1 唐代道教的发展阶段 | 第10-15页 |
2.1.1 唐玄宗前的唐代道教 | 第10-12页 |
2.1.2 唐玄宗时期的道教 | 第12-14页 |
2.1.3 玄宗朝之后的道教 | 第14-15页 |
2.2 唐代道观的建设 | 第15-19页 |
2.2.1 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 第15-17页 |
2.2.2 恢弘的建造规模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唐代道观与文人生活 | 第19-44页 |
3.1 通幽雅致的内外环境 | 第19-25页 |
3.1.1 自然山水 | 第20-22页 |
3.1.2 人工造景 | 第22-25页 |
3.2 文艺活动的理想场所 | 第25-31页 |
3.2.1 题诗与文人交往 | 第26-28页 |
3.2.2 道观艺术活动的再现 | 第28-31页 |
3.3 文人仕途发展的舞台 | 第31-36页 |
3.3.1 漫游与习业 | 第31-33页 |
3.3.2 皇权与应制 | 第33-34页 |
3.3.3 道观与贵族 | 第34-36页 |
3.4 体道成仙的崇仰福地 | 第36-44页 |
3.4.1 道书的神韵 | 第37-38页 |
3.4.2 道士的魅力 | 第38-41页 |
3.4.3 药与长生 | 第41-44页 |
第四章 道观诗中的几个问题 | 第44-57页 |
4.1 中晚唐时期的道观诗创作 | 第44-45页 |
4.2 儒释道的道观诗 | 第45-54页 |
4.2.1 儒士的道观诗 | 第45-49页 |
4.2.2 道教徒的道观诗 | 第49-52页 |
4.2.3 佛释的道观诗 | 第52-54页 |
4.3 道观诗的审美艺术 | 第54-57页 |
4.3.1 对唐诗环境、生命美学的继承与发展 | 第55页 |
4.3.2 虚静的审美心境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唐诗所及唐代道观一览表 | 第6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