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牛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组初步分析
摘要 | 第2-4页 |
Summary | 第4-5页 |
缩略词表 | 第6-9页 |
第一章 肺炎克雷伯菌的相关研究 | 第9-19页 |
1 肺炎克雷伯菌的病原学 | 第9-15页 |
1.1 概述 | 第9页 |
1.2 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 | 第9-10页 |
1.3 生化特性 | 第10-11页 |
1.4 抵抗力及致病力 | 第11页 |
1.5 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特征 | 第11-12页 |
1.6 耐药机制的研究 | 第12-13页 |
1.7 致病因子的研究 | 第13-14页 |
1.8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4-15页 |
1.9 防治措施 | 第15页 |
2 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2.1 测序技术的发展 | 第16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3 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3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牛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 第19-3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9-22页 |
1.1 材料 | 第19-20页 |
1.2 方法 | 第20-22页 |
2 结果 | 第22-28页 |
2.1 组织抹片镜检结果 | 第22-23页 |
2.2 细菌的分离培养 | 第23页 |
2.3 生化试验 | 第23-24页 |
2.4 16S rRNA鉴定 | 第24页 |
2.5 khe基因的扩增 | 第24-25页 |
2.6 动物试验 | 第25页 |
2.7 药敏试验 | 第25-26页 |
2.8 毒力基因及进化树构建 | 第26-28页 |
3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30-43页 |
1 材料 | 第30-31页 |
1.1 实验菌株 | 第30页 |
1.2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1.4 试剂 | 第30-31页 |
2 方法 | 第31-35页 |
2.1 荚膜染色 | 第31-32页 |
2.2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2页 |
2.3 细菌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 第32-33页 |
2.4 细菌生物被膜的测定 | 第33页 |
2.5 肺炎克雷伯菌灭活疫苗的效力试验 | 第33-35页 |
3 结果 | 第35-40页 |
3.1 荚膜染色 | 第35-36页 |
3.2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6-37页 |
3.3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3.4 细菌生物被膜的测定 | 第38页 |
3.5 灭活疫苗效力评价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3-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1.1 材料与仪器 | 第43-44页 |
1.2 方法 | 第44-46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6-54页 |
2.1 菌株的复苏与纯化 | 第46页 |
2.2 细菌基因组DNA的验证 | 第46-47页 |
2.3 Illumina Hiseq测序结果 | 第47-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全文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导师简介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