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1-19页 |
1.3.1 重构土壤质量的研究 | 第11-15页 |
1.3.2 土壤质量评价 | 第15-16页 |
1.3.3 土壤质量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1.3.4 煤矸石填充重构土体土壤质量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5 弃土填充重构土体土壤改良效果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方法 | 第21-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1页 |
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2.2.1 样地设置 | 第21-22页 |
2.2.2 植被选择与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2.3.1 土壤样品采集 | 第23-24页 |
2.3.2 土壤物理指标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3 土壤化学指标测定 | 第25页 |
2.3.4 植物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25页 |
2.3.5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不同种植模式对煤矸石填充重构土体土壤改良效果 | 第26-35页 |
3.1 不同种植模式对煤矸石填充重构土体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第26-30页 |
3.1.1 土壤容重 | 第26页 |
3.1.2 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孔隙度 | 第26-28页 |
3.1.3 土壤水分 | 第28-30页 |
3.2 不同种植模式对煤矸石填充重构土体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 煤矸石填充重构土壤不同种植模式下植物生态学特征 | 第31-32页 |
3.4 土壤各肥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3.5 本节讨论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不同种植模式对弃土填充重构土体改良效果 | 第35-44页 |
4.1 不同种植模式对弃土填充重构土体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第35-37页 |
4.1.1 土壤容重 | 第35页 |
4.1.2 土壤持水能力及土壤孔隙度 | 第35-36页 |
4.1.3 土壤水分 | 第36-37页 |
4.2 不同种植模式对弃土填充重构土体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 第37-40页 |
4.3 不同种植模式下弃土填充重构土体植物的生物学性状 | 第40-41页 |
4.4 弃土填充重构土体土壤各肥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4.5 本节讨论 | 第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扰动重构土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第44-50页 |
5.1 不同的种植模式下煤矸石填充重构土体土壤肥力质量 | 第45-46页 |
5.2 不同的种植模式下弃土填充重构土体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 第46-4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