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专业术语注释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第1章 纳米材料制备及表征 | 第28-33页 |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1.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第28页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1.1.3 材料制备及表征 | 第28-30页 |
1.2 结果 | 第30-32页 |
1.2.1 ICP-MS及TEM表征结果 | 第30-31页 |
1.2.2 UV-Vis表征结果 | 第31页 |
1.2.3 DLS及Zeta电位表征结果 | 第31-32页 |
1.3 讨论 | 第32-33页 |
第2章 纳米金和纳米银对脑胶质瘤细胞辐射增敏效果的体外比较实验研究 | 第33-53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40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2.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4页 |
2.1.4 细胞及材料 | 第34页 |
2.1.5 细胞培养 | 第34-35页 |
2.1.6 细胞辐射条件 | 第35页 |
2.1.7 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35页 |
2.1.8 CCK8比色实验 | 第35-36页 |
2.1.9 克隆形成实验 | 第36-37页 |
2.1.10 Annexin V-FITC流式检测细胞的凋亡率 | 第37-38页 |
2.1.11 Hoechst-PI染色检测细胞的死亡率 | 第38页 |
2.1.12 细胞自噬水平的检测 | 第38-40页 |
2.1.13 统计方法 | 第40页 |
2.2 结果 | 第40-50页 |
2.2.1 AuNPs和AgNPs胞内分布 | 第40-41页 |
2.2.2 AuNPs和AgNPs联合辐射对脑胶质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3 AuNPs和AgNPs对脑胶质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2.2.4 AuNPs和AgNPs联合辐射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2.2.5 AuNPs和AgNPs联合辐射对脑胶质瘤细胞死亡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2.2.6 AuNPs和AgNPs联合辐射对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 | 第46-50页 |
2.3 讨论 | 第50-53页 |
第3章 纳米金和纳米银对脑胶质瘤辐射增敏效果的在体比较实验研究 | 第53-59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3.1.1 实验动物及饲养 | 第53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3页 |
3.1.4 荷U251脑胶质瘤裸鼠模型构建 | 第53-54页 |
3.1.5 实验分组 | 第54页 |
3.1.6 H&E染色观察脑胶质瘤细胞组织学状况 | 第54页 |
3.1.7 荷瘤鼠生存期观察 | 第54页 |
3.1.8 荷瘤鼠体重测量 | 第54页 |
3.1.9 统计方法 | 第54页 |
3.2 结果 | 第54-57页 |
3.2.0 脑胶质瘤H&E染色结果 | 第54-55页 |
3.2.1 荷瘤鼠生存末期及脑胶质瘤大体观察 | 第55页 |
3.2.2 荷瘤鼠生存期统计结果 | 第55-56页 |
3.2.3 荷瘤鼠体重观察结果 | 第56-57页 |
3.3 讨论 | 第57-58页 |
3.4 本研究存在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