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粒子探测技术、辐射探测技术与核仪器仪表论文--辐射探测技术和仪器仪表论文

氡析出率标准装置快速定值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27页
    1.1 氡的来源和危害第15-16页
        1.1.1 氡的来源第15页
        1.1.2 氡的危害第15-16页
    1.2 氡析出率计量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24页
        1.2.1 氡析出的机理第16-18页
        1.2.2 氡析出率计量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3 氡析出率测量常用方法第21-24页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4-27页
第2章 标准装置快速定值方法的优选及关键问题的解决第27-43页
    2.1 氡析出率标准装置快速定值方法优选第27-28页
    2.2 氡析出率快速定值理论模型第28-29页
    2.3 定值方法关键问题解决第29-37页
        2.3.1 局部静态法固有的泄漏与反扩散影响的消除方法第29-31页
        2.3.2 温湿度对静电收集效率灵敏度的影响消除方法第31-32页
        2.3.3 ɑ能谱峰自动调节技术第32-37页
        2.3.4 线性拟合求解氡析出率值的方法第37页
    2.4 氡浓度的快速刻度方法第37-39页
    2.5 氡析出率标准装置连续测量方法第39-42页
    2.6 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氡析出率快速定值装置的研制第43-71页
    3.1 定值原理和方案第43-44页
    3.2 氡析出快速定值装置硬件方案设计与实现第44-53页
        3.2.1 氡析出快速定值装置硬件方案设计第44页
        3.2.2 定值装置结构实现与实现第44-51页
        3.2.3 硬件调试与测试第51-53页
    3.3 氡析出快速定值装置软件方案设计与实现第53-59页
        3.3.1 氡析出率快速定值装置软件方案设计第53-54页
        3.3.2 氡析出率快速定值装置模块程序实现第54-58页
        3.3.3 软件调试与分析第58-59页
    3.4 性能测试第59-69页
        3.4.1 温湿度对灵敏度的影响测试第59-65页
        3.4.2 温度对定值装置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的影响第65-66页
        3.4.3 定值装置氡浓度测量准确性测试第66-67页
        3.4.4 定值装置氡浓度响应时间测试第67页
        3.4.5 氡析出率自动计算结果测试第67-68页
        3.4.6 低温储存测试第68-69页
    3.5 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氡析出率标准装置参考水平快速定值方法第71-91页
    4.1 灵敏度刻度因子快速定值第71-73页
    4.2 氡析出率测量与待测介质表面密封关系第73-76页
    4.3 氡析出率快速定值方法操作规程第76-79页
        4.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第76-77页
        4.3.2 引用标准第77页
        4.3.3 术语第77页
        4.3.4 仪器和设备第77-78页
        4.3.5 数据处理第78页
        4.3.6 不确定度评定第78-79页
    4.4 氡析出率快速定值结果第79-85页
        4.4.1 参考水平快速定值结果第79-81页
        4.4.2 参考水平快速定值比对结果分析第81-85页
    4.5 氡析出率标准装置快速定值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第85-90页
        4.5.1 不确定度分析模型的建立第85-86页
        4.5.2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及各分量的量化第86-89页
        4.5.3 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第89-90页
    4.6 小结第90-91页
第5章 氡析出率标准装置快速定值方法的应用研究第91-101页
    5.1 快速定值方法应用现场氡析出率的测量第91-92页
        5.1.1 土壤氡析出率的测量第91页
        5.1.2 尾矿库氡析出率的测量第91-92页
    5.2 氡析出率连续测量第92-97页
        5.2.1 氡析出率标准装置的连续测量第92-95页
        5.2.2 现场氡析出率的连续测量第95-97页
    5.3 铀尾矿广区域氡析出率快速测量第97-100页
    5.4 小结第100-10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3页
    6.1 总结第101-102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102页
    6.3 展望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3页
附录第113-115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脲脲原体Ferritin蛋白和MsrA蛋白抗氧化功能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未知放射源辐射场构造与智能随机搜索及其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