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依据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1页 |
2.1 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基本农田 | 第18页 |
2.1.2 高标准基本农田 | 第18-19页 |
2.2 国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3 豫南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以商城县为例) | 第21-45页 |
3.1 商城县概况 | 第21-28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3.1.2 地形地貌 | 第21-24页 |
3.1.3 自然条件 | 第24-25页 |
3.1.4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 第25-26页 |
3.1.5 农业发展概况 | 第26-28页 |
3.2 商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 第28-39页 |
3.2.1 商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 第28-30页 |
3.2.2 各级农田比例及分布 | 第30-34页 |
3.2.3 道路建设 | 第34-35页 |
3.2.4 水利体系建设 | 第35页 |
3.2.5 改造中低产田 | 第35-37页 |
3.2.6 电力配套设施建设 | 第37-38页 |
3.2.7 农业技术跟进及服务 | 第38-39页 |
3.3 商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39-45页 |
3.3.1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增强土地抗灾减灾能力 | 第39-40页 |
3.3.2 有效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第40-41页 |
3.3.3 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提高农民收入 | 第41-42页 |
3.3.4 加快“三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 第42页 |
3.3.5 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 第42-43页 |
3.3.6 创新农业体制机制,多方位支撑农业发展 | 第43-45页 |
4 豫南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 | 第45-50页 |
4.1 高标准农田基础条件薄弱 | 第45-47页 |
4.1.1 农田坡度大,田块面积小 | 第45页 |
4.1.2 重灌轻排,排水不便利 | 第45-46页 |
4.1.3 道路不便,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 第46页 |
4.1.4 土壤培肥,农田生态保护不到位 | 第46-47页 |
4.2 政府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4.2.1 多方管理,标准不一 | 第47页 |
4.2.2 资金缺口大,建设资金分散 | 第47-48页 |
4.2.3 土地权属,流转不畅 | 第48-49页 |
4.2.4 重建轻管,后期管理和维护不到位 | 第49-50页 |
5 豫南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策 | 第50-55页 |
5.1 田块建设对策 | 第50-52页 |
5.1.1 土地平整 | 第50页 |
5.1.2 田间排灌水渠 | 第50页 |
5.1.3 田间道路 | 第50-51页 |
5.1.4 土壤改良与土地培肥 | 第51-52页 |
5.2 政府管理对策 | 第52-55页 |
5.2.1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合作 | 第52页 |
5.2.2 整合资金,集中投入 | 第52-53页 |
5.2.3 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使用安全 | 第53页 |
5.2.4 完善土地权属调整,培育流转市场主体 | 第53-54页 |
5.2.5 加强后期管理维护,延长工程寿命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