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组织与计划论文--施工计划管理论文--造价管理论文

洪汇园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5-19页
        1.2.1 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 发展趋势第18-19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3.1 研究目的第19页
        1.3.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1.4.1 主要内容第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1-23页
        1.5.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2 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洪汇园装配式建筑项目概况第23-31页
    2.1 项目概况第23-25页
    2.2 项目特点分析第25-26页
        2.2.1 区域位置分析第25页
        2.2.2 预制构件特点分析第25-26页
    2.3 项目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6-29页
        2.3.1 传统现浇部分成本构成第26-28页
        2.3.2 装配式建筑部分成本构成第28页
        2.3.3 项目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第28-29页
    2.4 项目成本控制流程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洪汇园项目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构件生产成本控制技术第31-43页
    3.1 构件生产成本构成第31-32页
    3.2 构件生产成本相关参数说明与控制策略第32-33页
        3.2.1 构件生产成本控制相关参数说明第32页
        3.2.2 构件生产成本控制策略第32-33页
    3.3 构件生产加工工时影响因素分析第33-35页
    3.4 构件生产加工工时的确定第35-38页
        3.4.1 BP神经网络模型第35页
        3.4.2 构件生产加工工时的确定第35-38页
    3.5 构件生产相关参数说明及批次划分第38-39页
        3.5.1 相关参数说明第38页
        3.5.2 批次划分第38-39页
    3.6 应用分析第39-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洪汇园项目基于装载方案的构件运输成本控制技术第43-57页
    4.1 解释结构模型(ISM)的应用性分析第43-44页
        4.1.1 ISM的适用范围第43页
        4.1.2 ISM的工作过程第43-44页
        4.1.3 ISM的结构形式第44页
    4.2 构件运输环节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第44-50页
        4.2.1 运输环节成本影响因素第44-45页
        4.2.2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第45-49页
        4.2.3 基于ISM的构件运输成本影响因素层级划分第49-50页
    4.3 基于装载方案优化模型的构件运输成本控制第50-54页
        4.3.1 运输车辆的选择第50页
        4.3.2 装载形式及原则第50-51页
        4.3.3 装载方案优化模型第51-54页
    4.4 应用分析第54-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洪汇园项目面向安装过程的构件安装成本控制技术第57-67页
    5.1 安装过程分析第57-61页
        5.1.1 预制构件安装工艺流程第57页
        5.1.2 安装准备第57-58页
        5.1.3 预制构件安装定位(以内墙板为例)第58-60页
        5.1.4 预制构件灌浆第60-61页
    5.2 装配式建筑安装过程成本控制关键点提取及控制流程第61-64页
        5.2.1 安装过程成本控制关键点分析第61-63页
        5.2.2 安装成本控制一般流程第63-64页
    5.3 装配式建筑安装成本控制对策第64-66页
        5.3.1 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第64-65页
        5.3.2 作业人员培训方面第65页
        5.3.3 提高构件的预制率方面第65-66页
        5.3.4 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第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页
    6.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2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