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混合量子网络和混合量子网络接口 | 第14-24页 |
2.1 混合量子网络 | 第14-18页 |
2.1.1 量子网络的介绍 | 第14-15页 |
2.1.2 量子操作节点 | 第15-17页 |
2.1.3 量子存储节点 | 第17-18页 |
2.1.4 量子信道 | 第18页 |
2.2 混合量子网络接口 | 第18-20页 |
2.2.1 工作波长的调谐匹配 | 第18页 |
2.2.2 工作波长的相干转换 | 第18-20页 |
2.2.3 非简并窄带纠缠源 | 第20页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周期性极化晶体及其性能测试 | 第24-32页 |
3.1 周期性极化晶体 | 第24-30页 |
3.1.1 准相位匹配 | 第24-26页 |
3.1.2 PPKTP晶体及其性能测试 | 第26-28页 |
3.1.3 PPLN波导及其性能测试 | 第28-30页 |
3.2 小结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光学腔的介绍与锁定 | 第32-46页 |
4.1 光学腔的介绍 | 第32-39页 |
4.1.1 光学腔的基本理论 | 第32-34页 |
4.1.2 光学腔的高斯光束模式匹配 | 第34-35页 |
4.1.3 光学腔中的ABCD矩阵 | 第35-37页 |
4.1.4 光学腔中的阻抗匹配 | 第37-39页 |
4.2 光学腔的锁定 | 第39-44页 |
4.2.1 Pound-Drever-Hall技术 | 第39-42页 |
4.2.2 HANSCH COUILLAUD锁腔技术 | 第42-44页 |
4.3 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腔内窄带光子源基础理论和实验进展 | 第46-60页 |
5.1 基础理论 | 第47-53页 |
5.1.1 光学参量振荡的基本理论 | 第47-48页 |
5.1.2 腔内参量光的模式结构 | 第48-51页 |
5.1.3 下转换光子的时间间隔分布 | 第51-53页 |
5.2 实验进展 | 第53-56页 |
5.2.1 腔内窄带源总结 | 第53-56页 |
5.2.2 该实验工作的动机和意义 | 第56页 |
5.3 小结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六章 非简并窄带光子对源 | 第60-72页 |
6.1 背景介绍 | 第60-61页 |
6.2 实验框架 | 第61-64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64-67页 |
6.4 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第七章 非简并窄带纠缠光子源 | 第72-88页 |
7.1 背景介绍 | 第72-74页 |
7.2 实验框架 | 第74-76页 |
7.3 实验数据 | 第76-77页 |
7.4 补充材料 | 第77-83页 |
7.4.1 腔内和频过程 | 第77-79页 |
7.4.2 腔增强的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 | 第79-81页 |
7.4.3 光源的多模数据和模式过滤 | 第81页 |
7.4.4 g_(S,I)~((2))(0)的测试 | 第81-83页 |
7.4.5 纠缠源质量的提高 | 第83页 |
7.5 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