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思想史论文--世界论文--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论文--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论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若干原理比较与融合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1 关于两种产权理论的比较与融合的研究第11页
        1.2.2 关于两种地租理论的比较与融合的研究第11-12页
        1.2.3 关于两种信用理论的比较与融合的研究第12页
        1.2.4 关于两种垄断理论的比较与融合的研究第12页
        1.2.5 关于两种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与融合的研究第12-13页
        1.2.6 关于两种合作经济理论的比较与融合的研究第13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径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3 技术路径第14-15页
    1.4 重点与难点第15页
        1.4.1 研究重点第15页
        1.4.2 研究难点第15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第15-16页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比较与融合第16-22页
    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比较第16-19页
        2.1.1 两种理论的形成过程及研究目的不同第16页
        2.1.2 两种理论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不同第16-17页
        2.1.3 两种理论对产权起源及产权本质认识不同第17-18页
        2.1.4 两种理论对产权制度变迁及产权绩效评价的认识不同第18页
        2.1.5 两种理论的理论价值及实践价值不同第18-19页
    2.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融合第19-21页
        2.2.1 两种产权理论对产权与经济效率关系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19页
        2.2.2 两种产权理论对产权具有社会强制性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19-20页
        2.2.3 两种产权理论对产权制度、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20页
        2.2.4 两种产权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融合的可能性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比较与融合第22-28页
    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第22-25页
        3.1.1 两种理论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不同第22-23页
        3.1.2 两种理论的分析方法不同第23页
        3.1.3 两种理论的地租形式不同第23-24页
        3.1.4 两种理论的地租产生原因及形成条件不同第24页
        3.1.5 两种理论的土地价格决定不同第24-25页
    3.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融合第25-26页
        3.2.1 两种理论历史起源和理论基础的相似点第25页
        3.2.2 两种理论假设条件存在相通之处第25页
        3.2.3 两种理论都认可了地租是超额利润的一部分第25-26页
        3.2.4 两种理论的研究路径存在相似之处第26页
        3.2.5 两种理论今后发展方向融合的可能性第26页
    3.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比较与融合第28-33页
    4.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的比较第28-31页
        4.1.1 两种信用理论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过程不同第28页
        4.1.2 两种信用理论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不同第28-29页
        4.1.3 两种信用理论对信用的本质及内涵的认识不同第29-30页
        4.1.4 两种信用理论对信用运行机制的认识不同第30页
        4.1.5 两种信用理论的研究成果及当代价值不同第30-31页
    4.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的融合第31-32页
        4.2.1 两种信用理论在研究焦点上具有融合的可能性第31页
        4.2.2 两种信用理论对信用的经济社会功能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31页
        4.2.3 两种信用理论在信用政策方面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31-32页
        4.2.4 两种信用理论在信用‐垄断‐危机三者关系上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32页
    4.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比较与融合第33-39页
    5.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的比较第33-36页
        5.1.1 两种垄断理论的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不同第33-34页
        5.1.2 两种垄断理论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不同第34页
        5.1.3 两种垄断理论对垄断的内涵及本质的认识不同第34-35页
        5.1.4 两种垄断理论对垄断形成机制的认识不同第35页
        5.1.5 两种垄断理论的研究目的及研究结论不同第35-36页
    5.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的融合第36-37页
        5.2.1 二者关于垄断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36页
        5.2.2 二者对技术创新与垄断关系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36页
        5.2.3 二者对垄断具有扩张性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36-37页
        5.2.4 二者对垄断与竞争两者关系的认识具有可融合之处第37页
        5.2.5 二者所持反垄断态度及政策主张具有可融合之处第37页
    5.3 本章小结第37-39页
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比较与融合第39-45页
    6.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第39-42页
        6.1.1 两种危机理论的研究背景及阶级立场完全不同第39-40页
        6.1.2 两种危机理论的理论基础及发生机理有所不同第40页
        6.1.3 两种危机理论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不尽相同第40-41页
        6.1.4 两种危机理论对危机根源及实质的认识完全不同第41页
        6.1.5 两种危机理论对危机可能性认识及治理主张不同第41-42页
    6.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融合第42-44页
        6.2.1 二者关于有效需求不足与经济危机相关性认识具有高度相通之处第42-43页
        6.2.2 二者关于投资过度与经济危机相关性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第43页
        6.2.3 二者关于利润率下降与经济危机相联系的观点具有可融合性第43页
        6.2.4 二者关于通过国家干预应对经济危机的观点具有可融合性第43-44页
        6.2.5 二者关于信用制度与经济危机联系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融合性第44页
    6.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合作经济理论比较与融合第45-51页
    7.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合作经济理论的比较第45-48页
        7.1.1 两种合作经济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发展过程不同第45-46页
        7.1.2 两种合作经济理论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不同第46页
        7.1.3 两种合作经济理论对合作经济的本质及内涵的认识不同第46-47页
        7.1.4 两种合作经济理论对合作经济的地位及适用领域的认识不同第47页
        7.1.5 两种合作经济理论对发展合作经济所应具备的条件的认识不同第47-48页
    7.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合作经济理论的融合第48-50页
        7.2.1 两种合作经济理论对发展合作经济的必要性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48页
        7.2.2 两种合作经济理论对合作形式及合作原则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48-49页
        7.2.3 两种合作经济理论对合作分配方面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第49页
        7.2.4 两种合作经济理论的发展目标具有融合的可能性第49-50页
    7.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百克钳与钳夹法肝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及肝实质离断方法的荟萃分析
下一篇: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